为防止上访群众堵门,湖北咸宁崇阳县委曾在办公楼的每一层楼设了一道大铁门,还在大院外建了一道围墙,群众找县领导得先闯“四道门”。崇阳县委书记周亨华带头用铁锤拆了保护门,推行“无围墙政府”建设,推倒大院围墙,建大型市民休闲广场。(9月13日《长江商报》)
在封建时代,为了显示衙门的威严神秘,很多衙门外都建有高大的围墙。虽然现在早已不是封建时代,但是残存的封建思想依然影响着政府机关。如今不少地方政府不仅建有高大的围墙,而且还在围墙外挖了“密道”。无疑,这种“衙门”式的格局在政府与百姓之间设置一道障碍,不仅不利于方便干群交流,拉大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而且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说实话,崇阳县委书记带头抡锤拆掉政府围墙,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铁门拆除了,上访群众的人数会迅速的增加,地方政府因此会面临更多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如此来看,很多地方政府建高墙、挖“密道”,不是为了方便群众,而是为了方便自己,以减轻工作上的负担。
以往,“县政府,衙门深,有理无理莫敢进……”,百姓私下管县政府叫“县衙”,不论大事小
事,根本见不到领导的面。干部像坐牢,百姓像探监。然而,拆掉政府围墙之后,很多遗留的问题也很快的解决了,群众来信来访量大幅下降,全县受理群众来信来访量比2004年下降了53%。
不难发现,有了政府的围墙,群众的问题越积越多,地方政府面临的压力也会随之加大。相反,拆掉政府的围墙,地方政府直面现实,多为群众办实事,不但能减轻政府的压力和负担,而且从心理上破除了干群之间的心理隔阂。
实际上,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大楼不设围墙早已成为一种常态。从现代政府观念来看,政府应当是服务政府、透明政府。基于这种认识,政府必须时刻与群众保持亲密接触,方便群众监督政府,方便群众到政府办事。
当然,崇阳县推行的“无围墙政府”建设,并且成为一种常态确实令人期待。但是,政府机关是否有围墙并不是关键,这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关键是看,政府是否已经转变工作作风、工作态度,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依法办事、为民办事。形式上的围墙很容易拆掉,观念上的围墙却不那么容易拆掉,其实,这更令人期待。
载:中华杂文网http://www.chinazawen.com/rdwzh/2007/9/s9d1nxo5h9.a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