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中介机构承办公务出境,可怕的次优选择 文/陈潭
安徽省人事厅官员昨日表示,徐文艾事件发生之后,政府已经注意到中介机构在官员公费出国旅游中起到“帮凶”的作用,随即下发文件,禁止公费出国(境)培训团由旅游部门或旅行社渠道来承办或转包。(8月9日《南方都市报》)
老实说,前两天报道过的徐文艾公费旅游事件,我并不十分震惊。因为现在公款旅游已经成了一种官场“浅规则”,形成了一定的气候。事实上,党和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措施,明令禁止公费出国旅游,但是这种“浅规则”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其实,对于徐的遭遇,国内从事涉外旅游的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这完全是个意外”,“旅游中介太不专业”。实际上,中介机构因利益驱动而承办公务出境伪造邀请函,已经不是新鲜事。使用伪造的邀请函以应付一些外事部门的审批,已是实现公费出国旅游的惯用伎俩之一。而这一切都是基于旅游中介机构与公费旅游官员之间不同利益的共同所需。
应该看到,近几年官员假借公务旅游泛滥成灾一直广为公众诟病,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对公费旅游进行了严加限制。但是,官员虚虚实实间的公费出国旅游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减缓,反而已经形成一个竞争激烈的巨大市场。很多中介机构为了瓜分这个巨大市场蛋糕,满足不同官员的各种需求,不惜提供造假服务,提供各种配套措施,给官员公费出国旅游披上合法的外衣。
从现实来看,官员公费旅游的催生与中介机构有着一定的关系。安徽省人事厅官员昨日表示,中介机构在官员公费出国旅游中起到“帮凶”的作用,并不未过。但是,因为注意到中介机构的“帮凶”作用,政府就随即下发文件,禁止公费出国(境)培训团由旅游部门或旅行社渠道来承办或转包,未免来的太突然。
当然,笔者承认,安徽省叫停中介机构承办公务出境,只要得到切实的履行,能够斩断中介机构起到“帮凶”作用的那只手。但是,叫停中介机构承办公务出境真的能够彻底地杜绝公费出国旅游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众所周知公费旅游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透明的财政制度。由于缺乏对官员权力有效的监管,导致公款旅游泛滥,最终成为一大灾害。
生活中,我们常说,治病救人需要从病根下手。显然,这个浅显的道理也适用于各种社会“顽疾”。然而,遗憾的是,针对公费旅游这一社会“顽疾”,我们的政府没有找到病根,从病根入手去医治,却做出了可怕的次优选择。要知道,对于一个病人来说,如果没有找对病根而进行治疗,轻者会有副作用,重者会使一个人的生命就此陨落。大到社会更是如此。
因此,笔者希望,政府应该增强财政透明度,保障公众监督权、知情权。这才是医治公费出国旅游的灵丹妙药。而叫停中介机构承办公务出境,这种可怕的次优选择是要不得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