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风波
文 /
|
|
“孩子他爹,你看咱孩子这几天魂不守舍的样子,看了怪让我心疼。以前他是多么活泼的孩子,可现在到好,他整日待在家里,也不出去玩了。这样大门不出二门不到的会憋坏孩子的,咱得想想法子呀。”母亲皱了皱眉头,对父亲说。 父亲从里屋拿来那个只剩半张嘴的旱烟袋,往里塞满了烟叶,然后蹲在墙角落里点着烟,不温不火的吸了几口。被母亲这一问,父亲先是一楞,而后被眼呛的脸红通通的,像是从炼钢炉里炼了一般。 父亲显得无可奈何:“哎,有啥法子。要是有法子我也不拜佛求神了。” 父亲又抽了几口烟,等脸色变的稍微缓和些,接着说:“孩子他娘,你说咱孩子怎么这么天生胆小?一只小畜生就吓的咱孩子丢了半个魂,要是豺狼虎豹狮子不把咱孩子吓死了。” 母亲点了点头,又看了看父亲。笼罩在母亲脸上的愁云越来越浓,可以想到母亲已经没什么法子了。 屋内的烟雾越来越浓,浓的简直能令人窒息。父亲仍然沉浸在烟的麻醉当中,想要忘记这愁人的事情。突然父亲口中吐出一句:“难道咱孩子是老鼠托生的吗?” 而此时的母亲已经躺在床上,用衣物遮挡着脸,以免被烟味熏的掉下眼泪。 窗外,胶结的月光用她那甜蜜的嘴唇轻轻地吻着大地,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像是被月光施了魔法一般。偶尔,风吹落几片树叶沙沙作响,不久就归于沉寂。 “孩子他爹,要不咱让咱孩子上学去,孩子也不小了,也该上学了。这样孩子也就不会整天待在家里了。”母亲好象是在绝望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掀开蒙在头上的衣物,对父亲大声说道。 父亲显得有些迟钝,而后抽出嘴里的旱烟袋,生气的说:“你说什么?让他上学,这万万不可能,这决不可能。” 母亲疑惑的问:“为什么?总该有个原因吧。” 父亲用手狠狠的掐灭了烟,咳嗽了几声,怒吼道:“没什么原因。” 母亲有些不死心,想问个清楚明白,但看到父亲一脸铁青,刚张开嘴又咽回去想说的话,改口道:“那总该让孩子出去呀,总不应该让他一辈子憋在家里吧?” “这个,我想了很久,我明天就去临村找王木匠。他可是方圆百里的好手艺人,一手的绝活。就让咱孩子跟他学习手艺。这样孩子学着学着就忘了的。”父亲很自信的说道。 母亲疑惑的问:“这样行吗?” “行,怎么不行。” 母亲听到父亲的语气那么自信,再也没问,就呵呵的睡了。 父亲从角落里站起来,顿时感到头晕目眩,忙用手扶了一下后墙。心里却在想着:明天一定会好的。 第二天,公鸡的一声长鸣把酣睡在床的父亲惊醒。醒来后的父亲再没有睡意,很快穿完衣服,洗刷完毕,叫醒了正在睡觉的李月华。 李月华不情愿的说道:“再让我多睡会。” 父亲用他那张大手拉起了李月华,,用命令的语气说道:“太阳快晒屁股了,赶快起床。” 李月华乖乖的穿上衣服,眼睛似睁非睁。 李月华打了个哈欠,说:“爹,这么早叫我干啥?” “给你拜师去,快点。”父亲有些着急,为李月华准备好洗脸水,又说:“喏,赶快洗脸。” 李月华像一个安静的小鸡,在父亲的驱使下完成父亲指定的动作。 等李月华洗刷完后,父亲给他详细的讲拜师的事情。 王木匠所在的村离李月华家只隔三条道,很近,彼此之间是熟悉的。王木匠所手的徒弟都是一块好材料,在王木匠的调教下,他的徒弟都成为木匠业的行家里手。但王木匠收徒弟是有条件的,也很苛刻。那就是他要求的徒弟必须是好料,否则他是绝对不收,以免坏了他的招牌。王木匠是个“火眼金精”,看料就看出好坏。当地人尊称王木匠为“木匠业的伯乐”,只可惜千里马不常有。 “咣咣……” “是谁呀?”王木匠放下手里的活,问道。 “是我,柳树村的李二根。”父亲说道。 “原来是小华的父亲,等等,我开门去。”王木匠感到奇怪,寻思着:他找我有什么事。先别管这么多,开门去。 王木匠走到门前,拔开销子,开了门,问:“二根呀,今天找我有啥事?” 父亲忙堆起一脸笑容,说:“他大伯,俺是让小华来拜师的。” 王木匠脸上顿时浮现一片愁云,吞吞吐吐的说:“这……这……不好 ,我……我看” 父亲忙朝李月华使了使眼色。李月华就扑通跪到在王木匠的面前,说:“大伯好,收下我吧。” 王木匠赶快反应过来,忙搀扶起李月华,苦笑道:“起来孩子,快起来,别这样吗,这……这让我如何是好,哎。” 王木匠叹了口气,露出为难的脸色,对父亲说:“二根呀,不是我不收他,而是我收徒弟有规矩的,你是知道的。可小华这孩子不是学木工的材料呀。” 父亲被王木匠这一说,顿时脸上晴转多云,巴结道:“他大伯,你可是木工的行家,什么样的腐木到你老的手里就成了精品。你可不能……” 父亲哽咽了一下,眼睛上多了几滴晶莹的泪珠。 王木匠见状,装成可怜的样子,企求道:“二根呀,就算俺求你了。”王木匠作了桓鼋虻亩鳌?br>父亲赶忙扶住王木匠,无奈的说:“俺听你的信,俺等着。” 父亲也许知道这样只是给王木匠一个台阶下,父亲是明白的,但也不能逼的人家下跪求咱呀。父亲是这样想的。 父亲只好无可奈何的说:“他大伯,俺走了。”父亲和李月华渐渐消失在王木匠的门口。 王木匠一阵窃喜,嘴里嘀咕道:“这样的徒弟我可不敢收,看他一对鼠眼,就知道他不是一块好材料。” 王木匠转身插上门,又忙自己的活去了。 “他妈的,这龟孙子真气人,不就是个臭木匠吗,有什么了不起的。”父亲涨红的脸像个火红的太阳,嘴里还不停的小声骂着。 父亲看了看周围没有人,胆子放大了些,声音比原先还响亮。 李月华安静的跟在父亲后面,像是犯了什么错误。 “小华,别灰心,以后爸给你找个比他强十倍百倍的好师傅。”父亲安慰李月华说道。 李月华只是木讷的说道:“恩。” 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不过大都是早上上学的学生,他们背着书包,连蹦带跳的唱着刚学的儿歌。李月华羡慕的望着他们,张口说道:“爸,俺要上学,俺要读书。” 父亲被李月华的话深深的震住了,脸色顿时变的铁青,怒斥道:“什么?你想上学读书?没听错吧。这绝对不可能,你死了这条心吧。” “为什么,为什么不让俺上学?为什么不让俺读书?”李月华委屈的问父亲。 “没啥原因,不行就是不行。你小兔崽子翅膀长硬了,敢和老子犟嘴。记住,你一辈子甭想上学读书。”父亲怒诃道。 只见李月华两眼顿时泪如雨泻,不断的抽泣道:“俺要读书,俺要上学。” 父亲看到李月华哭的像个泪人似的,轻轻的拍了拍李月华的头,温和的说:“儿子呀,不让你读书上学对你有好处。” 李月华争辩道:“有什么好处?” 父亲脸露难色,一时想不出,便含混的说道:“孩子呀,爸爸是有苦衷的,你要体谅爸爸呀。” 言毕,父亲和李月华共同哭泣着,低着头陷入了沉思…… 回到家中,李月华躺在床上哭泣了一整天,而父亲依旧蹲在那个角落里抽他的那个旱烟袋,并不停的叹气。 “咣咣……”是敲门的声音。 父亲不耐烦的大声问道:“是谁呀?” 只听见一个尖细的女人的声音应和着:“是我,他大叔。” 父亲从角落里站了起来,掐灭了烟,来到大门口,问道:“哦,原来是你呀,有啥事?” 那女人笑着说道:“还不快看门。没事情不能来了?难道不欢迎我吗?” 父亲赶忙打开门,笑道:“那能呀。” 这女人是李月华的邻居,她长着一个鹦鹉似的的小嘴向外撅撅着,这是她最重要的特征。 女人撅着嘴,身体前仰后合,笑着说:“他大叔,俺是来借擀面杖的。俺小超着孩子真叫争气,期中考试考了全班第一,这小脑袋装的竟是大智慧。这不,为了犒劳俺孩子,包水饺。” 父亲脸上堆满了不自然的笑容,点着头夸耀道:“应该应该,小超这孩子争气,将来肯定是个状元郎。你呀可享福了,这辈子不愁吃穿了。” 女人听了父亲这么一夸耀,脸上像是开满了鲜花,红扑扑的。不客气的说道:“那是那是。” 言毕,父亲请女人进屋,顺便给女人擀面杖。 女人刚进屋,便她张开那象征她的鹦鹉嘴,唔住鼻子,惊讶的说道:“怎么这么多烟,呛死我了。” 父亲被女人这么说,像是犯了错误的孩子一样,歉疚的说道:“真不好意思,刚抽了几口烟。” 女人笑道:“没关系。” 女人用她那尖锐的目光扫视这屋内的一切,甚至连老鼠洞都不放过。她像是一个疯狂饥饿的狼在寻找猎物,但猎物根本不在她的视野范围之内。女人遗憾的说:“小华这孩子呢,怎么没看见他呢?” 正在屋内寻找擀面杖的父亲听到女人的问话,忙说道:“他病了,正在睡觉。” 女人并没有在意李月华的病,没有一丝的同情的说道:“孩子该上学了吧,俺那小子以前和小华这孩子打小一起玩,现在俺那小子已经小学二年纪了。怎么小华这孩子还不上学,是不是不愿意上学呀,他就不和俺孩子一样。” 女人满足的说完,装着叹气,撅着鹦鹉似的嘴老高老高,小声嘀咕着:“小华跟俺孩子比,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父亲此时刚从里屋走出,听到女人的嘀咕声,父亲板着脸,没有好气的说道:“给你擀面杖,赶快出去。” 女人见父亲脸露怒气,忙接过擀面杖,笑嘻嘻的说:“他大叔,俺走了。”顿时,女人小脚一迈,一溜烟消失了。 父亲在女人走后,接着抽他那破了的旱烟袋直到母亲干完活回来。 “孩子他爹,今早办的事如何?”母亲回到家就问这个问题。 “不怎么样,这老龟孙子不收咱孩子,说咱孩子不是这个材料。孩子他娘,咱孩子是多聪明的孩子呀,怎么不就是这块料了?”父亲生气的说道。 听父亲这么说,母亲脸上露出一丝愁容,忙问:“这怎么办?这事吹了,咱找别人,可他们没这么大的本事呀。咱一定要想想法子,让他收下咱孩子。” 父亲瞪大了眼睛,看了看母亲,疑惑的问:“想法子,想什么法子,你有法子吗?” 母亲环视了院内四周,最后定睛在一只老母鸡身上,说:“要不,你明天早上带着咱家的老母鸡去。我听说那个老东西可是个馋嘴猫,给他鱼他就上了。说不定他能收下咱的孩子。” 父亲听到母亲要给王木匠送那只家里唯一的老母鸡,气的只跺脚,咬牙切齿的骂道:“你个败家娘们,送啥不好,送咱家的老母鸡,这可是咱家的宝贝。” 母亲被父亲这一骂,哭着说:“为了咱儿子,你如果不舍得这只老母鸡,就让儿子上学读书去。” 父亲和母亲争吵了半天,最终父亲觉得母亲说的在理。便决定天明带上老母鸡自个去找王木匠。 第二天,父亲带着老母鸡又来到王木匠门前,又一次敲响了王木匠的大门。 “是谁呀?”王木匠大声问道。 “是我,柳树村的李二根。” 王木匠听到是二根,心里只犯嘀咕:他又来干什么事来了,难道还是昨天的事情? 王木匠停了手中的活,来到门前,却没有打开门,没有好气的问:“又来干什么,我不是说了吗,不会收你家孩子的。” 父亲哀求道:“他大伯,俺知道你的难处,俺给你带了只老母鸡,让你老尝尝。” 王木匠探过头,通过门缝,瞧见了那只老母鸡,又肥又大,王木匠谗的嘴里不停的流口水。一向馋嘴的他今却抵御住了诱惑,因为在他瞧见老母鸡的同时,却想到了去年发生的事情。 去年,也是由于王木匠贪嘴,收了个啥都不会的笨徒弟。在王木匠享受完美味之后就后悔的只多跺脚,最后王木匠厚着脸皮还是把那个徒弟送了回去,还和那家闹了场轰动四野的乱子来。 王木匠擦了擦嘴上的口水,最后还是说了句:“你走吧,俺不会收你家的孩子的,他不是这块料。你别费心机了。” 父亲听到王木匠再次拒绝,便提着老母鸡消失在王木匠的家门口,嘴里还不停的骂道:“这个龟儿子,气死我了。” 有时候在彻底失望时,为了寻求一种精神安慰,就会求神拜佛,李月华的父亲李二根就是其中的一位虔诚者。他吃了王木匠两次闭门羹,心理极为的痛苦难过,但为了在心理上好受些,回到家的李二根跪到在家里正堂放的佛像前,虔诚的跪拜,虔诚的祈祷。 此时已是正午时分,李二根仍旧跪在佛前,两腿发软,汗水已经浸透整个脊背。 屋外的太阳露出狰狞的笑容,它毫无逸力的释放着自己的能量,整个大地在它的肆虐下显得疲惫不堪。大地就是一个铁锅,在它的能量下大地被红烤的露出了疲态。知了没完没了的叫个不听,随着太阳的发狂知了的叫声越加响亮。天空中的飞鸟堕在树林里纳凉去了。由于气温出奇的高,山上劳作的村民也奈不住这太阳的能量,纷纷回家去了,李月华的母亲也是其中的一位。 “怎么样?事情办托了?”母亲不顾擦去脸上豆大的汗水,回到家放下农具就问跪拜的李二根。 李二根抬头起头,瞟了母亲一眼,脸上露出难看的表情,叹气道:“哎,这狗日的王八蛋是一根筋,就是不收咱孩子……” 话未说完,李二根用手象征性的扇自己的嘴巴,接着说:“你看我这张嘴,怎么能在佛主面前说这样粗俗的话。” “那该怎么办?你又不让咱孩子读书,你得想想办法。”母亲埋怨道。 李二根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摇了摇头,很无奈的说:“孩子他娘,我又不是神仙,俺想法子想不出来。我这脑袋里装的都是糨糊,你容俺想想。” 母亲听到李二根没想到法子,生气说道:“你想法子要到猴年马月孩子都长大了,容你想想?你想过咱孩子的将来吗?不让孩子上学,可孩子怎么有出息?孩他爹,你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你得说出个道道呀?” 李二根见母亲像发疯的野兽般,他选择了沉默,没有回答母亲的问题。 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太阳已经躲到山的后面,余辉铺洒在大地上。一阵凉风拂来,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这中清凉的气息吸引着柳树村的村民,他们走出了家门在自己经常去的地方纳凉。 柳树村的村东头有个五百多年的古柳树,巨大无比,一到夏季枝叶繁茂,这里就成了柳树村村民纳凉的好地方。 “俺家的孩子那就是聪明无比,在班里没人可比。” 古柳下传来一个女人尖尖的叫声,不用猜这个人就是长着鹦鹉嘴的女人,她又在夸耀自己的儿子。 这个女人天生就是个喇叭,比如说:张三家昨天丢了一只鸡,经过她这么一宣传,到第二天全村人都知道了;李四家掉了一把笤帚,不等第二天,左邻右舍都看看自家是否都了一把。这就是这个女人的能耐。可是万一有个人不小心惹着了她,那这个惹她的人就自认倒霉吧。她会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虽不是把惹她的人搞得家破人亡,但至少也得身败名裂吧。 李二根就惹了这个女人,女人借他家的擀面杖,李二根借给了她就把她撵了出去。当女人还擀面杖的时候,李二根没有好气的又和她闹了一局。女人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气,这不,她在和这些娘们们聊天,在准备报复李二根。 女人张开鹦鹉嘴,接着说:”我人家说李二根家的小华是个痴呆,你们都看看他家的孩子都十多岁了怎么还不上学?李二根知道他家的孩子不是这块料。呵呵……” “你说的也对,我听别人说李家的孩子见了猫吓的都尿裤子,不是痴呆那是什么?”又一个女人应和着她说道。 “李二根没办法,谁让他有这么一个孩子,他要让他孩子上学不丢是他。” “我还听说李二根还求王木匠吃了十多次闭门羹,王木匠说他家的孩子天生痴呆,不是这材料。” “呵呵……也许李二根家的祖坟就没冒这股清烟。” …… 这些女人聊起了李二根和他的孩子李月华,左一嘴右一嘴,聊的挺开心,全然不把李二根家的感受放在心上。 鹦鹉嘴女人是这次聊天的领导,在月上柳梢的时候她们才回家。可鹦鹉嘴女人气才消了一半,她深信女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像她这样爱多嘴的女人。柳树村的女人几乎都是这样的行家,她们干完了活,无聊的聊起了东家的短李家的长。一传一,十传十,百传百,村叉村,整个镇的人都会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虽然他们大豆不认识李二根,但他的“大名”几乎都知道。 十多天后,李二根在不经意间才听到这件事。那天他去镇上买化肥,卖化肥的给他聊起了这件事,那时李二根气的满脸通红,可他必须强忍着。 回到家的李二根又摔盘子又摔碗,还把他的少了半张嘴的旱烟袋折断了。 李二根哭了,哭的很伤心,流着泪对妻子说:“孩他妈,我对不起祖宗,让那些人侮辱……” 李二根哽咽了一下,又问了一下身旁的李月华:“孩子,你真的愿意上学吗?” 李月华当然十万个愿意,于是说道:“爸爸,我愿意,你就让我上学读书吧,我会好好学习的。” “哎,孩子,爸爸有难处的,可他们就这样侮辱咱也不行。我明天就去学校给你报名。” 李月华听到父亲同意他上学,高兴的扑到母亲怀中哭了。 母亲一把搂住了李月华,也高兴的流下了眼泪,却又问了李二根这样的问题:“孩他爹,你以前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现在怎么又让孩子上学了呢?你得说出个道道呀?” 李二根却显得无奈的说:“等晚上我再告诉你吧。” 天刚刚擦黑,李月华的母亲就忍不住问李二根原因。 李二根挠了挠头,抽了会烟,叹气道:“孩子他妈,等上床睡觉了在说吧。” 李月华的母亲却不依不饶,问道:“为啥?你也不能让我一直琢磨这个问题吧。” 李二根瞥了李月华母亲一眼,想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低下了头,说:“咱孩子还没睡觉呢,他听到对他不好。” “咱孩子出去玩去了。” 李月华的母亲话刚说完,李月华就从外面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李月华自从李二根答应让他上学,他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他更加活泼好动了。 李月华冲进家门,脱掉外衣,大声说道:“妈,我饿了,晚饭好了吗?” 李月华的母亲刚回过神来,说:“孩子,等会儿,我这就去烧饭去。” 说罢,李月华的母亲就朝厨房走去。 李二根看了看李月华,温和地说:“孩子,我明天就去学校给你报名去。” 李月华一脸兴奋,一把抱住李二根的脖子,高兴地说:“爸爸,我一定会拿第一的。” “不过,人家学校开学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你能跟上班吗?” 李二根显然为李月华的学习担心。 “爸爸,我能。”李月华自信地说道。 李二根轻轻的抚摸李月华的头,称赞道:“小华是个好孩子,我们家的小华不会让他爸爸失望的。” 李二根咳嗽了一下,接着说道:“孩子,你也知道咱家穷,你要好好学习呀。” 李月华不停的点头。 不一会工夫,李月华的母亲就烧完饭了。 吃过饭,李月华玩了会就睡去了。 李月华的母亲依然忘不了悬在心中的问题。 “孩子他爸,咱小华睡觉去了,这次该告诉我了吧?”李月华的母亲用疑惑 眼神望着李二根。 李二根皱了皱眉头,终于开口了。 “孩子他妈,你也知道我们家祖祖辈辈十代都是农民。其实在我们家族十代前有一个进士出身的,那是在乾隆时期,那时候大兴文字狱。我的祖先就随便写了首小诗,就被官府发现当做了反诗。我的写小诗祖先被抓了起来,最后官府还是不依不饶,判了个株连九族。由于当时我的祖先通知了家人,他们便逃到了这里,住在这里一直没有离开,算是逃过了一劫。自此劫难后,我的祖辈们就定下不允许我们家族的任何人读书,以免惹来杀身之祸。这是我的祖先定下的家规,却从我这代就破了。我对不起祖先,我没脸见我的祖先了。” 说罢,李二根仰面而泣。 李月华的母亲拍了拍李二根,安慰道:“孩子他爸,现在是什么时代了,这是新中国。咱不要因为这个规矩而误了咱的孩子。” 李二根停止了哭泣,擦掉眼泪,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可……哎,我明天就去学校给咱孩子报名去。” 自此,这场上学风波才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