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宣良:父亲与我
(2019-04-04 21:11:35)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在哲学界里,父子都是哲学家的人并不多,陈修斋先生和陈宣良老师算是一对。刚才微信聊天,宣良老师写了一段怀念陈先生的文字,征得他的同意,转发出来。
“我做研究生的时候,父亲有一次拿出他28岁时写有一篇论文给我看,是关于莱布尼茨的,他说论文是为当时考北大的研究生准备的。我不太能看懂。因为我们学的哲学史,还要依从那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之类的模式来思考的,原著读得非常少,而他们开始学哲学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是从读原著开始的。
我当时的感受,就是他一辈子都被活耽误了。
当然,被耽误的不是他一个,他们那一代人可以说都被耽误了。
我们也是被耽误了是一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比他们耽误得更可悲。他们是在基础打下之后,进步和发展的道路被打断,而我们则是耽误了打基础,要做学问的时候,需要回过头来奠基。
我开始在圈子里与同行们交往的时候,人们在介绍我的时候,会说,他是陈修斋的儿子。人们就会恭维说“家学渊源”。
我自然为父亲骄傲,可是也感到一种尴尬。我希望人们承认我,但是,这种承认应该是对于我本人、我自己的努力的承认。而且,我其实心里也有点忐忑不安,因为我始终不觉得我继承得了父亲的衣钵,我对于自己的基础没有什么信心。
在这时候,我往往会说,我希望有一天人们在介绍我的时候说,陈修斋是我的父亲,而不是说我是陈修斋的儿子。
老实说,我从来没有真的相信过会有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