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骂”无止境!

(2006-10-20 16:03:06)

小时候,一边受教“讲文明、懂礼貌”,一 边听老师夸赞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懵懂以为老师:夸错好人了吧?

 

稍大一些,看柏杨这文坛“老油子”,动辄“流氓加三级”,字句中粗口横行。方才明白,文人小老儿中还真有不少好这口。

 

纵论亦有“儒骂”和“暴粗口”之分。我看“儒骂”,无非唯唯诺诺堆出一些唾沫星子,生怕有失儒雅。倒不如“暴粗口”,撕破脸大骂来得爽快。朱显雄的BLOG 西陵墨客大“骂”韩寒就写道:既然开骂,不必假斯文!文章顶头横书:日,文化商人将“鸡鸣之徒”韩寒拱上文坛做秀,太贱!今日,韩寒“反唇相讥”将文化商人骂为放屁装逼,悲哀!

 

看文人开骂,大多喜欢 “扯虎皮,做大旗”,拉开架势,首先要从气势上压倒对方,这点倒和“泼妇站街”有雷同之处。既然开骂就不仅仅是为了过过嘴瘾,“骂”也要有境界。我看“开骂”好比半梦半醒之间打蚊子,一来是应激性反应,这一巴掌要打得顺其自然;二来要酣畅淋漓,巴掌一定要落到痒痒处,痒处和巴掌间形成一声脆响,自己心里颇有成就感,若是顺带解决了痒痒问题,那就平添三分满足感。最高境界,便是一巴掌见血,至于“血”是蚊子的还是自己的,全凭各自高见。

 

开骂,无非因公、徇私两种。鲁迅骂胡适,其一就是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而所谓“征服中国民族的心“,便是胡适“卖身投靠”的一条罪状。因公而起之骂,虽是口舌之争,但大多浩浩然,开骂者亦坦荡荡。这类开骂眼下是少之甚少了。

 

徇私而骂亦分两种,一种是私人恩怨而起,个中纠葛不值一题,这类开骂只会留下笑柄。另一类便是谁“骂”谁红,骂谁谁红。用时髦话说,这就是“炒作”,时下的“注意力经济”。宋祖德因“骂”而红,芙蓉姐姐因被骂而红。

对于宋祖德,我倒是十万分想开骂。这厮,套用《水浒》中的一句粗口就是“腌脏泼才”。习惯往人家脸上吐唾沫星子,往人家身上泼脏水,以换取第二天各大娱乐新闻的头版头条。一直能红火到现在,宋还真是“祖上积德”。只可惜时不造我,没有当代诸葛亮,否则几句“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就让这厮撞死椅下。
对于芙蓉姐姐这坨爱摆“S”型油腻腻的肥肉,我只能劝大家还是别骂了,这老娘们对吐她唾沫的,一概认为是审美观有问题。古神话中,形容神仙出世是“见风就长”,这块肥肉是“见骂就长”,歪长威风。
以上文字,也算鄙人拍了个巴掌,至于是否见血,也还是看各自的高见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