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万名农民“以血养家” 调查甘青卖血村(十五)——山脚下的血浆站

(2007-08-12 14:58:10)
 

近万名农民以血养家” 调查甘青卖血村

近万名农民“以血养家” <wbr>调查甘青卖血村(十五)——山脚下的血浆站

■在连海单采血浆站外面等候卖血浆的妇女
■转花湾村村长也在卖血
■陈邦顺手里有6个假献血证
■每隔14天要卖一次血浆


    山脚下的血浆站

    ■血浆站阻挠采访

    在甘肃连海单采血浆站,记者采访发现在此供血浆的农民绝大多数均来自青海的芦花、马厂、马营等乡,随后记者在进入芦花等乡采访时的所见所闻,也基本证实了记者的判断。但根据卫生部办公厅于2000年11月24日印发的《关于下发供血浆者须知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供血浆者只能在户口居住地区(县)的单采血浆站供血浆,不能跨区域供血浆或者流动供血浆。”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该站站长卢永生时,卢永生对此极力否认,并说:“只有极个别的几个人是青海省的。”但当记者就采访到的大量事实来说明时,卢才不予否认。

    另外,这个站还存在的特别严重的问题是这些长期在此供血浆的人员还在别处频繁卖血。针对此问题,卢答复说:“根据有关规定,也是绝对禁止的。”

    但就在这个血浆站,记者亲眼看到,一 位刚从乐都采血点“扎了急针”的马厂乡的中年妇女,在此卖出血浆600克;一位刚于前一天在兰州某医院卖完血液的中年男子也在这里卖了血浆。

    记者提出去采浆室采访卖浆者,但卢以影响卫生为由拒绝记者去采访,卢说,就是不让你进,你没有上面的批准,就是不能让你采访。(文并摄/本报特派记者 武子栋  《西部商报》记者 杨广彦)

    ■记者手记

    “活着就卖,死了就算”,这是记者在连续5天的采访中,这些乡亲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谈起卖血的原因,当地村民跟记者开玩笑地说,如果记者也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会和他们一样“跑血站”。一位当地农民说,他们这种生存方式,等于割下自己身上的肉充饥,只不过方式没有这么残忍罢了。难道只有卖血才是他们惟一可能的生存方式?记者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依靠卖血维持自己的生计,是生活在贫困山区农民几代人走过的路,而政府办的正规血站、血浆站却也长期设立在最贫困的山区,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把“方便农民卖血”当成一种帮助,那么这种关心未免太残酷了。

来源:《北京青年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