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蒋勋的一篇文章:「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2007-01-27 21:49:38)
分类: 文祺·分享知识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天下杂志》  ◎ 蒋勋/文     

 http://china.mybenq.com/Images/Download_s.gif 原文阅读

我过去常和美术系的学生讨论到,四年以后要到哪里去、要做什么、要在这个社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些学生会说我要做画家,如果买了房子和车子有剩的钱,觉得家里有面墙很空白,会去买一张画挂在那里。但是,到底画家是不是等到社会温饱之后的余裕,才去照顾那片空白的墙,以及那幅画?

不仅是对美术系学生,我想要谈的是,如果社会没有美、不重视美,它会出现什么问题?个人的生命没有美的认知,它残缺了什么?如果他整个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不平衡,会影响到他长大以后,情感的部份无法处理。

我觉得美是各个学科做为人的一个单元,而感觉是很重要的一个部份。

人类的味觉很早就在生存的感觉慢慢定位︰酸的、甜的、辣的、苦的、咸的。可是慢慢地在人类整个文明当中,味觉不再是味觉。我们说某个人讲话老是要刺激别人,讲话酸酸的,这时候不是讲味觉,而是他心理的状况——有一点嫉妒,有一点得不到的不舒服。我们说这个人嘴巴好甜喔,是说一种幸福感,甜是一种幸福感。

「辣」在口腔上是非常强的一种刺激。我们说一个人「泼辣」,或是「辣妹」,都是把「辣」变成精神文化的状态,诉诸于动物最原始本能的感官。它不做理性的提高、不做人文的修饰,是很过瘾、是「爽了再说」、是当下刺激感官,而比较不是回忆性的。

谈到「咸」,我们读《圣经》读到耶稣在布道时说,如果盐失去了咸味,还应该叫它做盐吗?台湾每年办盐分地带的文艺营。为什么要到盐分地带?因为布袋这个海边是早期晒盐的地方,他们希望这些作家能将盐分地带的劳苦与流汗的记忆,变成文学精神。

「苦」是被排斥的味觉,跟人生搭在一起,最后变成生命的一个记忆。从不爱吃苦瓜,变成爱吃苦瓜,从不知道父母会离开我,到父母都离开我,那个人生的滋味是非常不一样的。

我们不知道也许有一天在母亲临终的床前,要用什么样的生命去担待这个难堪的时刻?如果没有准备好、没有库存过,要怎么过这一关?过去的东西会帮助一个人度过这些难关。亲人的身体受苦,而你却帮不上忙时,也许所有的味觉的记忆会出来。它是一个库存的过程,因为库存过,所以没有被打败、没有慌张、没有呼天抢地、没有嚎啕顿足、没有变成崩溃的状态,因为生命几千年来走下来、上万年来都度过这个时刻,而它变成一个文化的力量。

这时候味觉会有好多的感叹,然后变成所有的味觉都有很多的记忆在里面。甜太简单,回甘才有味。

我小时候完全不吃苦瓜,我不知道为什么到这个年纪,愈来愈爱吃苦瓜?而且是那种客家腌苦瓜,还带着臭味,然后掺些小鱼豆豉。忽然发觉,我现在不爱吃甜的,我觉得甜对我来说,太简单了。还有一种味觉叫「回甘」。我们会说这个茶好好喝,用「回甘」。回甘的意思是,一开始有点涩、有点苦,可是慢慢地从口腔起来一种淡淡的甜味。人生是经过这些涩味以后,才有所谓的甜,而那个「甜」不等于糖的甜,它不是单纯甜味,而是人生经验很多的复杂的变化。

有一次去绍兴,朋友请我去吃饭。他说:「你没有听过那个『三霉三臭』,你不配来绍兴。」这个很狠喔,等于说人家要来作客,你还要通过那个三霉三臭。就是那个发霉的酸菜干,真的很臭,闻到以后会想吐的。我们在绍兴被他们灌得醺醺大醉,吃了三霉三臭之后,晚上我一个人在街上走。我走过鲁迅纪念馆、蔡元培纪念馆、秋瑾纪念馆,走过她被砍头的那个广场。我不晓得这个小镇记载多少近代历史的记忆,好像人被压抑、发霉的记忆,最后在味觉上出来。通过霉和臭之后,还要存在、还要活着、还要有生存下去的力量。

我们现在再去读《阿Q正传》这样的书,感觉那种生命好像真的发霉的感觉。可是在那样的环境,我们还要存在、还要活着,而且还要自己想办法,去通过那个臭、那个腐烂,重新生长出来。

也许因为我们在这么幸福、安逸的环境中长大,对甜味的感觉很多,所以对苦味和臭味不太能感受到。在台湾因为环境很好,有很多苦味和臭味被降低了。有一个法国朋友跟我说,其实古老的文化最精的品尝是臭味,臭的品尝。我们会发现苦也好、臭也好,都是生命里的卑微、生命里的哀伤,都是生命里痛的记忆。

苏东坡从甜到甘的人生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出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好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河边写出最美的诗句。他原来是一个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就说把那个地方的军营靠东边的地,拨给苏轼夫妇使用,所以苏轼就改名叫苏东坡。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个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所以他那时候写出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

「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彷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仗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后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我觉得是了不起生命的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苏东坡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觉都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觉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

「无目的」的人生清凉

你会发现他在做官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做官,才感觉到清风。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出来。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淡的可贵。所以他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请客吃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