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山计划

(2006-10-20 15:04:13)
分类: 文祺·文祺其文

 

青山计划

论坛讨论地址: http://www.clubbenq.com.cn/BBS/Board/LabelList.aspx?TopicID=398211

青山计划命名的涵义来自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有活动围绕公司同仁们的健康,希望大家在工作繁忙之余,不要忽略身体的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把工作做好。

青山计划的另一层涵义是安排员工登山,让员工亲近青翠的大山。每年爬一两座稍有难度的山,可以让员工在平时就会自动自发地注重身体的锻炼,爬完山之后,经过大量的运动,流汗,呼吸大量的新鲜空气与氛多精,会清除长期待在都市,体内所积累的毒素,使整个人焕然一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去年爬过两座将近4000米的高山,除了锻炼身体之外,在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向导指导之下,克服对爬山的恐惧感,轻松登上山顶,还领略到许多登山的智慧。原本公司对于登山的口号是“挑战巅峰冲冲冲”,希望公司的业绩,也能够像这句口号一样,在同仁们的冲刺之下,攀登一个高峰。老向导在出发前教导我们这句登山的口号是错的,应该改为“挑战巅峰放轻松”,心情愈轻松愈好,步伐愈慢愈好。调整好呼吸,一步一呼,一步一吸,脚步要轻,呼吸要缓,保持体力,不要过早用力过度,免得肌肉酸痛,甚至于抽筋。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保持体力,匀速前进,一定可以攻上山顶。大部的人上不了顶峰,不是体力不够,而是方法不对,个性太急,用力过早,导致于肌肉抽筋,不听指挥,到头来只好放弃。

爬过这两座高山之后,我学会一个最重要的道理,要成就一番事业,不是靠年轻气盛,一厢情愿地“冲冲冲”,而是要掌握步伐背后的体力,掌握节奏背后的时间感,调整呼吸背后工作与生活的协调,一步一个脚印,一定可以登上高峰。

去年的青山计划,选择浙江天目山。全公司100多位中层干部,分为八小队。出发前,在登山口,跟大家宣布的八大纪律,首先就是不准超越位列第一小队的我。出发之后,我带着第一小队,安排女生在前面,男生在后面,把向导教我的手法,指导大家,缓步匀速,调好呼吸,中途配合适当的休息,轻轻松松地登山,轻轻松松地下山。

爬山,除了锻炼体力、耐力与意志力之外,还可以锻炼团队精神。有些体力好的年轻人,不耐烦跟着大队人马匀速慢行,总想超前,尽快赶到终点。他们不知道,这种时而加速,时而抄捷径的做法,不利于挑战真正有难度的山。抛下队中体力较弱的同志,径直向前,不符合团队精神,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真正的做法是留在团队里,鼓励并扶持团队中状况较差的人,跟着大家形成团队的力量,团进团出,一心一意以团队为主。如此一来,在团队力量的协助之下,才能挑战巅峰,顺利登顶。

现实生活当中,不难发现身边有些精力充沛,表现欲较强的年轻人,工作当中喜欢求表现,喜欢速度,总想超前。单位里有这样的年轻人,是一件好事,有活力,有朝气,带动整个组织生机勃勃。如何让这股横冲直撞的新生力量,导入组织既有的惯性,融入组织的节奏,既不妨碍年轻人的锐气,又能保持团队的节奏以及长期历练所拥有的智慧,是组织成长一项永恒的课题。每年安排爬山,让大山来教导这一群人挑战巅峰之道。

出发之前,公司发给每个人一瓶水。我在登山过程中,捡起两个被同事丢弃在路边的保特瓶。活动结束之后,我跟大家就这个空瓶子做一次机会教育,强调环保与公德心的重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让这个地球处处青山环绕,必须要求大家做到环保。环保不只是美德,而是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对环境善良,环境才会对人善良,这是大自然生生不息之道。公德心,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心。公德心所孕育出来的公民能力,培养出来的同情心与同理心,是成为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一个领导者没有公德心,没有同情与理解别人的公民能力,没办法带领一个卓越的团队。为了培养同仁们环保意识与公德心,下次登山改发水壶,并要求同仁不只是登山带水壶,在平常工作与生活当中,也要戒掉瓶装水,养成环保的习惯,改喝自己装的水。
 
青山计划,一次又一次地登山,一次又一次地亲近青翠的高山,养成一种健康、开朗、积极、上进的习惯。思想习惯,行为习惯,习惯形成一种坚定不移的力量,就像是一座坚定不移的山。青山计划,希望在每一个同仁的内心里,形成一座青山,不断地提醒同仁们:健康是重要的,环保是必须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人生是美好的,尤其是在流汗之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这是一个开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