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之声65 民众是不是觉得这届医生不行
(2016-05-12 10:11:13)
标签:
时评医政 |
但是医生的种种缅怀与伤感,在社会上却很少引发共鸣,相反却招致了一些更加逆反的表达,其中最为激烈的焦点在于,医生是不是付出很多而收入很少。
来自医生的观点大多是,中国的医生很辛苦,累得像驴,责任很大,收入却一直不高。应该说这是基本的事实,现实中也确有不少非常清贫的医务工作者。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一个医生都守住了这份清贫,不管是出于什么“合理”的原因,确实有医生让患者感觉是违背了医疗的道德规范,开大处方的有之,过度检查也有之,因为某些原因敷衍了事的也有。至于为了利益选取不合理治疗方案的也不是个例。尽管这些现象不是主流,但只要存在,1例就足以抹杀很多医生辛苦的付出。
常言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是符合传播学原理的。因为好事大多符合常理,因此不论是当事人还是受众,往往都缺乏广泛传播的欲望。相反,一般的坏事,多与常理不合,容易带给人刺激,因此,更容易激发当事人往外传播的意愿。所以有调查显示,对好事的传播至多是平方级的速度,而对于坏事的宣扬却常常是立方级速度。这种传播方面的不对等,容易导致负面信息满天飞,而正面的信息却相对弱势。
其实,不仅社会对于医生的误解源于此,医生对于患者的感受也有类似的问题。如今,很多医生都觉得患者越来越不容易相处,但真的静下心感受,却也承认,在自己接触的广大患者中,真正留给自己不愉快影响的,也一定是少数,一百名患者中不会超过十名,但那些默默离开的患者并不会带给医生太多的感觉,相反,那些提出了不合理要求的患者,一定会带给医生非常强烈的印象。将心比心,不管是医患之间的哪方,都存在着为自己这边不合理的群体埋单的情况。所以,虽然当前医生屡屡感觉到这届医生不行的观点,但也未必是患者中的主流。
尽管管如此,当前的医患不大和谐也是现实存在的,对此也必须警惕。
有句话说,当发生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是自己的责任。对于当前医患之间不协调的关系,这样的心态发挥了很重的作用。只要大家都觉得在医患关系中,自己就是那朵轻飘飘的雪花,这个问题可能就会始终僵持。
走笔至此,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今年2月,北京有一名法官被其审理的一位当事人杀害,事发之后,当事法院为其申报了烈士,而上级法院和人保局也联合决定,追授这名遇害的法官为“北京市模范法官”荣誉称号。虽然这些荣誉并不能让死者生还,但对于生者却是非常实际的补偿。相比起来,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并且在业内获得了较好口碑的陈仲伟主任,遇害之后,虽然得到了整个医务界的广泛追思,也得到了官方对暴行“零容忍”的强硬回声,但对于遇害医生个人及其家庭的关爱,还稍显缺位。在医生普遍感到医患之间存在隔阂的时候,如果不能让医生感到来自体制内的关怀,在一些极端的案例面前,确实很容易让医生们愤意难平。
新京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5/12/content_634700.htm?div=-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