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之声54 18分钟的心电图,急诊遇见了慢郎中
(2016-03-16 09:36:35)
标签:
时评急诊18分钟慢郎中 |
陕西勉县一名中年男子,因胸闷心慌到县医院看病,急诊科医生让他先到心电图室做检查,但心电图室不见医生。18分钟后,病人栽倒在地,医生这才赶来。此后虽然展开了抢救,但患者终因“室颤”不幸身亡。
“室颤”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病症,其致死率很高,有数据显示,有90%的猝死患者与“室颤”有关。从这个角度上说,一名患者死于“室颤”似乎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是,如果因为病情凶险,就能公然无视围绕在病人身边的种种不作为,那这样的医学真的要丧失人心了。在医院管理日益标准,医疗流程日趋规范的今天,让一名室颤的患者白白荒废18分钟于无端的等待中,这是有违现代医学要求的。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发生在这名患者身上的主要问题不是“室颤”,而是无用的等待!
诚然,医学不是万能的,患者不等,不代表后续的抢救可以成功。但依照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医院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尊重自己的规矩,完成相应的流程。因为这些流程都是许多鲜活的病例,以自己的生命凝聚而成的经验教训的集合,只有遵守这些规矩,才能为患者带来尽可能大的医疗保护。所以,过程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这个病历中,患者因为胸闷、心慌、气短来就诊,并且“脸色苍白,浑身难受”。从这些描述中看,这是一名典型的急诊病人,而且是一名有着高度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因此,这名患者在就诊之初,就理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接诊医生要求患者做心电图,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一名病情相对凶险的患者,进行检查时,是不是应该选派医护人员陪同?是不是应该提供平车搬运,而不是自行前往?因为这些都是危重患者管理的基本选项。而且,这样的患者是不是尽可能减少些活动,让心电图室的人员来床旁做心电图。从这些细节上看,当事医院没有做到规范的管理危重患者。
而且,按照2009原卫生部印发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其中明确要求,急诊科应该配备心电图机,急诊科的医生应当掌握室颤等疾病的心电图诊断。也就是说,急诊科应当具有紧急情况下为患者做心电图并实施初步诊断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说,对于这样一名具有潜在风险的患者,在没有检测,没有任何检查的情况下,为了做一个简单的心电图,白白荒废18分钟,这显然也不符合规范急诊的管理要求。
另外,从医院的应急管理要求来看,在心电图室、急诊科这些关键部门,理应准备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替代方案。一家医院把急诊的心电图工作安排给心电图室没有问题,但是医院要有制度保证心电图室24小时不离人。现在心电图室的人员去了病房,急诊这边由谁替代,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流程。因为急诊科会时常面对急性心梗或者室颤一类的病人,心电图的意义非常重大,让这样一个岗位18分钟无人替代,是不符合现代医院管理要求的。
对危重患者疏于保护,急诊建设不到位,医院的应急管理有漏洞,共同催生了这样一起急诊室里面的慢郎中,让一名患者以一种令人遗憾的方式离去。虽然,相关的医疗结论并未最后做出,但当事医院就这个病例中存在的医疗不足不容回避。这一案例也折射出我国当前基础医疗设施的不足。在各界呼吁医疗资源下沉、更多患者向下分流的今天,发生在县医院里面的这一幕,确实给我们上了沉重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