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13 你有没有手机依赖症?
(2013-10-22 13:05:06)
标签:
健康 |
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比如,现在有很多人,早晨睁眼的第一件事情是打开手机查看新闻、短信或者博客,晚上睡觉前,也可能要抱着手机,观看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小说,或者玩一些解闷的游戏。在乘车途中、等候的间隙,拿着手机打发时间的人更是络绎不绝。甚至,很多人在正常的工作时间,也会时不时的拿起自己的手机,毫无目的地摆弄一阵。
有调查显示,从2010年12月到2012年12月的三年中,美国人手机的人均使用时间明显延长,2010年的平均每人每天使用手机智能软件时间为66分钟,2012年则增长到到了127分钟,大有取代电视的趋势。而相关的调查显示,印度人平均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为两个半小时。我们国家虽然没有专门的数据,但相信和美国印度等国的差距不会太大。
然而,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这样的损害表现在身体上,这一方面是源于应用手机挤占了人们大量的业余时间,减少了应有的运动。另一方面,人们在玩弄手机的时候,常常采用的是一些不健康的姿势,这很可能对颈椎甚至脊柱形成极大的损害。而且,由于手机的操控主要依靠手指,长时间的玩弄手机,还可能造成拇指腱鞘炎等疾病。此外,长时间使用手机,对眼睛的伤害也不言而喻,诸如诱发近视、干眼症或青光眼等眼损害。
其次,手机可能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手机强迫症,感觉过一段时间不看看手机,心里就感觉空落落的;或者,如果哪天没有带手机,就感觉就像少了什么似的,一整天都坐立不安。这其实就是一种早期的强迫症。另外,由于智能手机是一个非常便捷的上网终端,频繁地应该,极易培养出很多人的网瘾,导致人们每天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即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虽然网瘾目前还没有被公认为一种病态,但其对人心理的破坏却是有目共睹的。
最后,手机影响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现在很多大学生,不但业余时间上网,很多学生在上课时间也可能通过手机上网。工作时间利用手机上网或者游戏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而且,很多人甚至回到家中也几乎把时间都用在了手机上面,夫妻之间也少了正常的交流,而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导致家庭成员间的异化。
所以说,智能手机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但也让许多人过深地陷入到繁杂的信息网络之中,反而忽视了对身边事件的关注。有人曾半开玩笑地说,晚清时代的人们,躺在床上抽着大烟。如今的人们,躺在床上拿着手机。把手机比作鸦片,或许并不恰当,但二者确实都存在着似乎都有着危害身体健康、令人沉迷的共性。
然而手机毕竟不是鸦片,其带给我们积极的因素毕竟是占主导方面的。因此,我们完全不需要像对待鸦片那样对待手机。其实,智能手机在为我们带来精彩生活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道如何抵御诱惑的命题。为此,面对手机,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由我们牵着手机,而不是由手机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为此,我们应该给自己安排一个手机软件应用的作息时间表,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强行关闭手机,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来。此外,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最好不要玩弄自己的手机,以此维护我们必要的亲情。如果可能,每个月都选择一两天,走出户外,抛弃智能手机,只携带能够通话的传统手机,以此来丰富自己手机以外的生活。如果你感到自己一刻也离不开手机,那么就请去找心理医生看看,明确自己是不是换上了手机依赖症,进而踏踏实实接受医学方法,降低自己对手机的依赖吧!
10月18日
发表于10月24日版《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