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11 小长假到底调不调休好
(2013-10-15 22:08:34)
标签:
杂谈 |
这里,刘思敏研究院所说的小长假,其实就是根据清明、五一、端午等1天假期,通过调借双休日才形成3天假期。所以,这个问题的背后涉及的真正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单日假期。
由于文化差异,这种单日假期可能是我国的特色之一。因为国外常常把很多节日定义为某月的某个周一,或者是某个周末。如此,假期和周末就自然而然的衔接在一起,较少出现我国这种调休的情况。在我们国家,如果把清明等节日挪到周末,在文化习惯上似乎会显得有些断裂。
但是,如果对于单日假期真的采取不调休的政策,真正实施起来,也会感觉有些别扭,特别是假期刚好赶在周三,那么,这一个星期的工作会显得十分碎片化——周一周二上两天班,周三休息,周四周五再上两天班,再休息。且不论这样的休息方式是否令人感觉舒适,其对于工作也肯定没有好处。因为按照一般的工作习惯,每个星期都有一定的计划,这种切成三段的工作周期,显然不利于人们在工作上做统筹安排,很可能成为人浮于事的一周。
其实,单日假期的难点,主要就集中在周三上,因为在其他的日子,可以通过前错后赶的方法,形成周四五六或周一二三的小长假,之前或之后仅多上一天班,人们也容易接受。而周三却显得两头不靠,怎么调都会显得一头重一头轻。
笔者以为,节日调休,不仅要考虑到人们的休息问题,还要考虑到工作的安排问题,因此,不论是哪方面都尽可能要注意到相关的整体性。如此,在对待单日假期问题上,是否可以遵循如下的原则,如果是非周三的假期,在周三前的和前一个周末连接,在周三后的,则和后面的周末连接,这种调休方法,相信很多人不会有太多意见,如果遇见周三放假,则在前后两个星期都实行七天工作日,而分别将前面的周末调休到周一和周二,后面的周末前移至周四和周五,如此和周三相连,形成五日小长假。如此,既可以保证休假的完整性,也可以保证前后假期前后工作的连续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人们对于调休的方法颇多微词,但在此次调查中,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呼声却是最高的。事实上,我国没有一个假期的时间是7天,所谓的7天长假都是通过调休挪出来的。这也说明,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调休并不可怕,只要能给我一段相对完整的假期就可以了。从这个角度说,如果能把单日小假延伸为5日小长假,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如果可行,明年元旦就有连休5天的机会。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对于7日黄金周,人们虽然饱含期待,但在具体的调休方面,还是应该尽可能合理,以最少扰乱其他工作时间为原则。以今年的国庆节为例,如果就是踏踏实实地牺牲掉9月28和29日那个周末,然后从9月30日到10月6日放假,10月7日周一开始正常上班,这样的作息安排,显然比我们刚刚经历的节日作息时间的副反应要少许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