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 |
不管是外伤引起的,还是不明原因出现的,病人来到医院时,本身的出血问题大多已经解决。这
时的主要问题是血肿对脑组织形成的挤压,或者是颅脑内的压力整体增大而造成的脑组织损害。
如果,出血量不是很大,病人的情况比较稳定,那么就不用太多治疗,适当用一些脱水药物降低
颅内压力,注意观察一些生命体征变化,过些日子脑水肿消退了,血肿吸收了,病人自然也就治
愈了。
愈”的疾病,都是建立在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的基础之上。但现在之所以没有简单地将
之归于“自愈”的范畴,是因为对于这样的疾病症状比较中,完全依靠“自愈”而不采取必要的
医疗保护措施,病人的风险太高。病人罹患了这样的疾病,其对医疗救治的依赖就比较高,因为
完善的医疗手段,不但有益于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还可以降低各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病
人很多有许多实际的帮助,如果没有这些医疗措施,疾病“自愈”的机会将大为减少。所以,这
样的病可以属于治愈。
如果病人的出血量比较大,病人的情况比较重,那就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手
术。对于硬膜外出血这样的疾病,其大致的手术方法就是:打开病人的一小块头颅骨,将存积在
头颅骨下面的血肿取出来,从而立即缓解血肿对大脑造成的损害。
“治愈”。因为,血肿对大脑造成的压力,就如有人用榔头把你砸了一下一样。血肿被拿走了,
就如同是有人把从砸你的那个人手中的榔头夺走了,不能再砸你第二下了,但你被砸的部位依然
还是会疼、会红肿。
部位需要用冰块或者是热水敷上,来促进损伤改善。剩下的部分,病人的自我修复能力,也可以
说是病人的“自愈”能力就成为了关键因素,如果修复能力强,那么病人可以恢复的和正常人差
不多(这个过程,可以说和用什么药物没有直接关系),完全治愈。如果病情来的重,身体已经
无法再进行全面的自我修复,那么疾病就无法“治愈”。病人就可能会留下诸如头痛、情绪不稳
定、手脚不利索一类的后遗症。如果手术前出血非常多,病人昏迷了很长时间,手术后成为植物
人或者死亡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人自我修复。这样的治疗思路在其他的外科疾病,如骨折、尿道损伤、肝破裂、消化道穿孔、大
血管破裂等病人身上,也大致如此。有些时候可能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过程都可以省
略,直接让病人静养,等待自我修复。等待病人被“治愈”。
在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法国、土耳其和俄国之间,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战争的残酷不
言而喻,每天除了战死者外,还会出现很多伤员。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伤员虽然没有死在战
场上,可是从战场中撤下来后,他们的死亡率高达42%。在这个时候,英国出现了一位伟大
的女性,她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在战地医院服务。她竭尽全力排除各种困难,为伤员及
时清洗伤口,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养伤环境。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伤员的死亡率就下降到
2%。这名伟大的女性就是南丁格尔,她被视为现代护理的创基人。我们常说“三分治疗,七
分护理”。这绝不是对护理事业的简单赞美,这话真实的告诉你,疾病的恢复重在养护,而
不是治疗。所以,养病、养伤这些词语的出现,也绝不是偶然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南丁格
尔的年代还没有什么抗生素,但良好的护理环境却一样换来了伤员对感染的有效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