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什么很累又很黑——对王宝洺案还应再追究
(2012-04-23 15:14:33)
标签:
健康 |
分类: 聚焦医患 |
据《新京报》(4月21日)报道,于去年9月砍伤同仁医院医生的嫌疑人王宝洺,近日被北京二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判赔偿被害人共计53万余元。
砍杀医生的凶犯,得到法律的严惩,这是正义对邪恶的对抗。在哈尔滨、北京相继发生刺杀医生的恶性事件不久,这样的正义不仅仅是对同仁被砍医生的支持,也是对那些寄希望于用极端手段宣泄自己不满的行为的一次警告。
然而,正义获得了声张固然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可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正义背后惨重的代价。希望“血债血偿”的王宝洺没有得到健康的身体,还需要在监狱中度过一段漫长的时光,身上还背负着高额的赔偿款。被砍伤的医生,则不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留下很深的伤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侵扰着这位无辜的医生。
所以,对于王宝洺案,我们不能满足于法律作出符合正义的判决,剖析案件发生的诸多不合理的因素,逐步解决困扰其中的问题,避免张宝洺、李宝洺的出现,才是化解此类矛盾的最好处方。
事实上,不论是王宝洺案,还是近期发生在哈尔滨及北京的砍杀医生的案件,在舆论上都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医生很坏”,王宝洺是敢于和不公平公然对抗的勇士,即便他们的行为值得商榷,但对此还是拍手称快。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医生很累”,对他们施暴实在丧失人性。当然,持后一种观点的人,以医务工作者为多。
这里其实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什么很累的医生却给社会留下了很坏的印象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要我们再追问一下,医生确实很忙,可是医生们是在为病人忙碌吗?疑问或许就能迅速消除。
医生们每天都在忙什么,相信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少有医生能够回答,我的时间都是用在了病人身上。相反,选择如下这些答案的医生数量可能更多:忙于写病历(病程),忙于做课题,忙于应付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忙于很多自己也说不清的琐事……
医生最本质的工作是给病人看病,可是现在医疗体系中考核医生的制度却恰恰最不重视“看病”这个最基本的问题,“看病多不如论文多”“病人身边呆着不如电脑跟前呆着”是目前各个综合医院的普遍现象,年轻的医生天天忙于各类医疗文书,年老的医生则是更喜欢跑课题、做科研、要经费,看病人倒像是一种附属工作。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果各个医生做的课堂确实能很好的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带来福祉也行,但真实的情况确实,目前登载在各个期刊上的论文和成果,更类似于是医疗垃圾。
病人得不到和医生交流的机会,的确和医院的病人多有一定的关系,但医生对病人缺乏必要的尊重和重视绝对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