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金战:可怕的倒计时,考前施压要谨慎

(2017-11-13 13:25:19)
标签:

王金战

高考倒计时

分类: 家庭教育
王金战:可怕的倒计时,考前施压要谨慎
本文来自王金战《英才是家庭造就的》图书,原文标题《适当“刺激”,激发斗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咨询电话:400-6868-661 

为了让孩子争分夺秒地备战高考,家长常常用“倒计时”的法子,家里墙上贴着醒目的标牌——距离高考还有 ××天 ××小时!不禁让人想起奥运倒计时、港澳回归倒计时、卫星发射倒计时,让人顿生紧张,心也跟着突突直跳!家长本想用倒计时来督促孩子积极备考,殊不知过犹不及,这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压力,反而影响学习。

有一天,我从人大附中出来,被一个家长“逮”到了。

家长说:“哎呀,王老师,我可等到您啦,我在门口守了您整整三天!”

原来,她的女儿寒假参加艺术特长生的考试,被当地一所名牌大学签约了。这个大学对女孩的录取政策是:只要达到重点分数线,就直接录取。本来是一件大喜事,没想到孩子每天晚上回到家,这位妈妈就跟女儿唠叨两件事儿。

第一件事,她这么向女儿唠叨:“孩子啊,咱们为了这个艺术特长生,耽误了很多时间,也花了不少钱,要是你的分数上不了重点线的话,咱不就亏大了吗?”第二件事,她对女儿施压:“孩子啊,还有不到 100天就要高考了,你再不努力,可就来不及了啊!”

家长经常这样说,搞得孩子愈加紧张,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从此以后,孩子睡不好,学习也跟不上。

我说:“很显然,高考之前,你孩子的压力已经到了难以排遣的程度。一个人在过度压力下学习,是没法提高效率的。作为家长,你最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减轻压力。你不仅不体谅孩子,反而把你作为家长的压力,变本加厉地强加到了孩子身上。”

家长讪讪地说:“我这不是着急嘛。 ”

我说:“你采取了两条措施,第一个叫“负罪感”,分数上不了重点线就亏大了,这不是把过错全往孩子身上推了吗?第二个叫“倒计时”,不到 100天就高考,搞得跟奥运会似的,没压力的也被搞出压力了。 ”

家长说:“时间的确不多了嘛。”

我生气地说:“100天是个什么概念? 100天是一个学期的三分之二,一个人的高中生活就是六个学期,一个学期的三分之二还不够你孩子用功的吗?按你这么说,干脆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你就告诉她:‘孩子啊,还有不到 12年就高考了啊,再不努力,就来不及了啊!’” 

这位妈妈终于被我说哭了。狠话虽然说出口了,我却实在做不到狠心。于是,我要求孩子紧急坐飞机赶来和我面谈。我和那个女孩谈了一个多小时,她就彻底解脱了。

单纯劝解这个孩子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要解决导致她出现问题的根源,也就是她的妈妈。我把她妈妈叫进来,严厉地说:“你在高考之前,不准和孩子讨论任何跟学习有关的事,做不做得到?”

她妈妈说:“老师,我做得到。”

高考结束后,我收到了这个孩子成功的喜讯,以及一封来自她妈妈的感谢信:
王老师,孩子后来说:“去了一趟北京,捡回一个妈妈。”我就问孩子:“怎么说捡了一个妈妈?”孩子回答:“从前您哪是妈妈啊?简直是个恶魔。天天瞪着恶狠狠的眼睛,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我出来喝杯茶,都感到后背凉飕飕的,毛骨悚然。有一次我吃饭时间长了点,您就开始念叨我浪费时间,越说越激动,好像我犯了好大错误似的,搞得我有一阵子吃饭都有阴影。现在好了,现在的妈妈多么体贴,多么和颜悦色,多么善解人意啊……”

我太了解我们的家长了:孩子生病了,他们比孩子还疼;孩子受挫了,他们比孩子还怕;孩子要考试了,他们比孩子还紧张。可是,这些复杂的感情只应该潜藏心底,在孩子面前你必须波澜不惊。父母先垮掉了,还能指望孩子顶上来吗?

面对即将应考的孩子,家长也不要表现出过分的紧张。家长要设法让孩子放松,自己首先要表现得“每临大事有静气”,举重若轻,气定神闲,而不是死命地催!考前让孩子保持一个适度紧张的状态,就足够保证考前的正常复习和考场上的正常发挥了。

女儿参加高考时,我也紧张得手心直冒汗,但是那两天,我绝口不问她考怎么样,除非她自己开口跟我说,我才适当地加以疏导。

我见过有些家长,孩子马上就进考场了,还在唠叨高考有多么重要,这次要考不好就完了之类的话,弄得孩子战战兢兢地进考场,那还能考得好吗?何况,通过给孩子加压的方式来排解自己的压力,这是家长多么不负责任的表现啊!等孩子不堪重负倒下的那一天,家长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王金战:可怕的倒计时,考前施压要谨慎
扫码添加助手微信,申请入群:kgedu2015
教育咨询电话:400-6868-66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