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才能孩子主动远离垃圾食品、手机游戏等诱惑?

(2017-08-16 15:46:47)
标签:

家庭教育

沉默

家长成长

学习主动性


孩子偏爱垃圾食品,对高营养食物无感,怎么办?孩子爱玩手机游戏,会不会耽误学习?孩子学习一直很被动,为什么一点都不上进?成功的父母都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作为父母,你是不是有过上述困惑?本周二,宽高教育沉默老师在《父母的成长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公开课中,就家长营上的学员分享以及自己的咨询案例经验,挑选了七个典型进行简单解读,现分享如下。

1. 鸡蛋,你的爱,我的痛
现象:父母认为鸡蛋很有营养,每天要求孩子吃一个鸡蛋。
结果:孩子被迫吃鸡蛋,看见鸡蛋都觉得恶心。
分析:让吃鸡蛋源于父母的爱,却成了让孩子痛苦的事情,因为吃与不吃的决定权在父母手里。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需要有自己的决定权。强迫只能带来迫害,“爱”让孩子变“痛”,失去乐趣。

2. 数学和英语成绩大相径庭
现象:父亲数学很好,学生时代经常得满分,于是对女儿的数学及其关注,并苛求孩子学好。孩子爸爸英语不好,从未对孩子的英语做过辅导。
结果:孩子数学成绩不好,一看到数学,就想起爸爸那张焦躁的面孔。英语学习基本靠自己反而成绩不错。
分析:对孩子的成绩过多关注、指责和训斥,导致孩子成绩不好。这种情况很常见。例如,英语老师的英语不好,原因是没有人在背挖苦的、负面的状态下能学好。家长正向的关注会让孩子学习越来越好,负向的关注(指责、打骂)只会适得其反。

3. 游戏,小三!
案例:父母放开对孩子游戏监管,孩子顺利考上理想大学。一个大学生,宿舍八个同学,七个同学经常去网吧,唯一一个同学不去,就是因为高中阶段,父母对孩子玩游戏不进行监管,孩子自己学会管理和调节玩游戏与学习之间的事情。而他的舍友在大学期间,疯狂弥补自己曾经没玩游戏没得到满足的愿望。
分析: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就害怕老公出轨,对丈夫严防死守,很不信任,这就好比父母、孩子和游戏之间的关系。父母就害怕孩子玩游戏,对孩子不信任,盯梢、偷窥、审问、监督,比罗子君有过之而无不及,结果孩子对游戏这个小三就会恋恋不舍。
我们都知道,如果希望爱人不出轨,应该多关心,体贴爱人,试着理解他而不是指责埋怨,做他的知己,这样自然心不外向。如果不希望孩子沉迷游戏也要照此办理。爱,才是亲子关系的粘合剂!想要让孩子多学习少玩游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很关键。

4. 与零食的爱恨情仇
案例:父母都希望孩子远离零食,因为大多数零食都属于垃圾食品,对孩子的零食监管会造成哪些后果?
分析:家长朋友纷纷表示,孩子小时候不让他吃零食,等孩子长大一点了,有自己的零花钱了,他们就优先买零食吃。沉默老师举了自己的例子,说到自己儿时为了满足妈妈健康饮食的愿望,总控制自己不吃零食,结果成年后爱囤积零食,即使不吃也要买着放着。这点也被儿子复制(有零花钱后,立马买零食),于是沉默老师折中选择,买相对健康的零食屯在家里,慢慢的儿子对零食不那么“情有独钟”了。

5. 赢不了父亲,我很懦弱
现象:在中国家庭里,很多父亲都有“暴力”倾向,对孩子的管教多用打骂、发脾气的方式进行。有位家长就讲到,自己的儿子很儒弱,总被男女同学欺负。
分析:因为他没有“赢过”父亲,没有和父亲平等相处过,每次面对欺凌,那个面对父亲的恐惧感就控制住自己,让自己不敢面对欺凌。对此现象,沉默老师提醒妈妈们一定要保护好孩子。

6. 学习,你的事?我的事?
案例:学习无疑是父母们最为关注的事。有一位妈妈经常因为学习和孩子发生争执,在孩子初一时,接触到沉默老师的课,学会放手。孩子初二上学期依旧成绩不见好转,初二下学期的时候,孩子竟然主动要求补习,并克服了补习的种种困难,在考试中成为黑马,令大家刮目相看。孩子主动学习的一个月的成绩超过自己以往被动学习的一年,并趁热打铁,将目标填志愿定为重点高中。对此,老师都劝解孩子降低要求,而孩子坚持主动学习寻求进步,最终考上重点高中。
分析:要让孩子把学习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孩子把学习从为父母学变为自己主动学,好比从当长工给地主干活(磨洋工),变为承包责任制,自己去负责经营。

7. 学霸父母爱的分享
案例:家长营有一对父母,他们孩子是学霸,名列班级第一,年级前十,在全国英语大赛中获得过第一名。很多父母是孩子出现了问题才去学习,这对父母来学习,一方面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二是为了成长自己,更好的做父母。结果证明他们曾经的教育观很正确。例如,他们对孩子的每次进步而鼓掌。当谈到孩子成绩下降,大家会怎么做时,孩子父亲滔滔不绝的讲到,他会挑孩子进步的地方进行肯定。
分析:孩子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力量,这种力量来自父母的欣赏、肯定、关爱。

小结:有一个现象你不得不承认,不少父母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去伤害孩子。一切都听父母话的孩子,很可能缺少主见、自卑、懦弱、 缺少责任感、学习和生活没有动力;总受到父母的批评、打骂的孩子,通常没有价值感,性格懦弱,做什么都觉得痛苦;不受父母信任的孩子,则常常会感到伤心、无力、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开朗、乐观、自信、爱学习的父母,宠爱、鼓励、信任自己的孩子,保护好孩子不受到伤害。这是孩子的一辈子的福气。
本文内容来自宽高教育公开课实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