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找我的人很多,无法一一指点,所以在三年前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创办了训练营,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集体的氛围,在集体中成长感悟。三年过去了,我也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些营的故事了,如果大家觉得好,我还可以连载。
每一个孩子,在内心中都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优秀的人,也没有一个孩子,自甘成为一名后进生。
但是,现实并不像想象那样一帆风顺,很多孩子,在压力下,做出了逃避的选择,或者茫然的接受着自己今天的处境。
他们看似是一种麻木,好像一切无所谓,其实在内心中却承受着现实的痛苦,因为周边的眼光,家长的态度,老师的态度,都让他们无力辩驳,可现实的努力却不能让他们迅速找回心中的尊严。就在这样的纠结下,孩子的心,不再有力量。
这样的孩子在内心中,需要一种信任,更需要一种力量,他们在心中一直渴望一种认可和信任,但是,周边不是漠视,就是叹息。有时候,就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认可,,就给了孩子一个重新开始的勇气,点燃了孩子心中,那即将熄灭的希望之火。
在今年寒假的英才领袖训练营课程中,有这样一个孩子,17岁,高高大大的男孩,一个来自海南的高二学生。通过营前建立的档案看,这个男孩在学习上,不仅仅是遇到了困难,而且已经有了放弃的实际行动。相反,在社会交往方面,孩子却表现出了“领袖级”的表现。结交的朋友都是类似经历的孩子。从这个细节上看,孩子的心中的自尊与自信,只能通过学习以外的方面得到,孩子心中,也并不开心。
初次在训练营见到他,我看到的,是一个眼神里没有内容,充满漠视的男孩,在那一刻,我的心,为他而紧了一下。
这个男孩,连报了英才领袖营和超级学习力营,也就是说,他要在训练营中呆上12天。作为营长,我很忐忑,甚至已经做好“遣送的准备”。但,我在心中仍然对他充满期待。
训练营开营了,孩子静静的坐在最后一排,一个小小的细节打动着我,为了能在人群中看到我,他挺着脖子,看着我。当我们的眼神相对时,我看到的,是一种真诚。
第一天的课程,主题是团队和友谊,当我讲述着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时,他就那样直视着我,静静的听,眼神没有一丝闪动。我知道,这孩子,有救。
第二天晚上,毛哥在给孩子们讲目标管理,我来到教室,观察每一个孩子。可那个男孩却没有来,我找来带队老师,老师说:“他不舒服,不想来。”
我心中一沉。我不知道,
“原形毕露”了?
我问老师:“他什么态度,你们有没有请他来?”
老师说:“我跟谈了,有点不耐烦,但是很客气”。
我不语,走进电梯。从一层,到五层,无比漫长的过程,我不知道我该怎么面对他,是一顿批,还是和声细语。此刻,在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他满篇的档案上斑斑劣迹,还有他真诚的眼神。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我居然在楼道里邂逅了他。
他拿个水杯,正在和我们的另两位老师交谈。老师正在劝他去上课。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我们这两个“心怀鬼胎”的男人,相遇了
我:“怎么,不舒服?”
男孩:“恩。。。恩不舒服。”
我:“哪里不舒服?
男孩:“头疼,有点感冒。在海南临走的时候有点,北京又冷,房间很干,不适应。”
此时,倒是我不知所措了,这个理由,是多么合理的理由,此刻我能说什么呢?
“小伙子,你能坚持,加油,我相信你!”还是“既然不严重就去上课吧,这不是理由!”,这两者,都不是在相信和理解这个孩子,而我有勇气相信他吗?那一瞬间,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几个场景,在男孩那些不堪入目的历史中,他的老师将如何对待他。我想到的是训斥、叹气、放弃、无声。那一刻,孩子是否有委屈,是否被误解,是否,被道理淹没,如果真的是那样,这一次,不如真的相信他。
就在此时,旁边的老师在无意间配合了我:“还能上课吗?”天助我也!我带着千恩万谢的心看了老师一眼,说道:“不用上了,没事,身体要紧,去休息吧!”
那孩子,居然没有动,不自然的恩恩啊啊,似乎同意了,又不相信这是真的,但身体在扭曲,一边转向房间方向,另一边貌似不敢动一样。
我说:“去吧,一会儿我让老师给你买点专门的药过来,身体要紧,还有好几天呢,不急,先休息!”
接下来,我安排老师去买药,并且让另一个老师给他打水。倒一杯热水,并带他回房间。孩子微微鞠躬,很客气的走了。说实话,我没有失落,或许我应该失落,但没有。
因为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或许有很多次,他都被劝回了教室,但是,又能如何,而关键的是,在那些档案里,我没有看到一个词——理解。
当天深夜,我们老师开会分析每一个孩子的时候我跟男孩的带队老师说:“对他,我给你四个字,这是你们团队要做的——不离不弃!但是,对他,不要有要求,而是相信!”
所谓不离不弃,就是召集所有的团队的孩子,去陪他,但是不要有要求,就是到了该上课时,所有孩子说我们去上课了,你再休息休息。
第三天,是我的自信课程,我走进教室,在他们的队伍里,我看到了他的身影。
带队老师跟我说:我很忐忑的对孩子们说,咱们该上课了,我就没有问他该不该去,他很自然地就跟着队伍走了。
我说对,因为他没想到,仅仅认识两天,团队却如此的看重他,让他知道他有多么重要,而且,并没有因为他的错误,而给予附加的东西。这就是不离不弃,且不带要求。
就此,这个孩子走入正轨了,这一天,他很安静的坐在那里,但是,不一样了。
那天晚上,经常会有孩子在我们房门口排队,为了和我们聊一聊,有时候,甚至到深夜还在等。这个小子,在第四天晚上,走进了我的房间。坐在我身边的他,说的第一句话
“段哥,在你眼里,我是好人吗?”
我:“你先说,在你眼里,你觉得呢?”
他:“不是。”
我:“那是什么?”
他:“我的历史,你不知道。”
我:“恩,每个人,都有故事啊。”
他:“但我的故事,没法说。”
我:“那对你来说,也是个财富。”
他:“狗屁财富,不想回首。”
我:“你丢不掉的,那就是你的过去。”
他:“所以我注定如此吗?”
我:“你丢不掉他,是因为,他给你的不仅是不堪回首,还有真正的财富。至少,当你说出这些时,明天面对同样的境遇,你不会再做那样的选择。在你心里,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善,一个是恶。可是,那个善很脆弱,稍有打击,就放弃,而那个恶,虽然你不喜欢他,但是他却带给了你短暂的满足,那个善给不了你的满足,对吗?”
此时,那个男孩的眼睛瞬间就红了,我知道,这是他的痛处,我说:“你多么希望你能够用那个善,来证明自己,但是你没做到。”
他不说话,轻轻地擦着眼泪。
我说:“我想告诉你,这几天,我看到了那个你希望做的人,因为他面对了自己的善。鼓励他,你可以做到,这并不难,用你的执着和突破,去陪护那个善。这是一场战斗,告诉自己,曾经的错误,我做了,于是,我知道善的可贵,我要珍惜心中那个希望。”
在接下来的第五天,有一节责任,一节让所有孩子刻骨铭心的课,那一节课之后,这个孩子真的变化了,或许,如他所说,他赎回了自己的良心。看到孩子的变化,我心中还在盘算着另一件事——我们营,有两个奖杯,一个叫做成就奖,颁给进步最大的人。一个叫做领袖奖,颁给营里的领袖。
那天晚上,在最高荣誉领袖奖的讨论中,我说出了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名字,所有老师一致反对。
我说了我的想法:如果奖杯实至名归给了最优秀的人,那么奖杯,只是个玻璃的见证而已,我们之所以发奖,是要用奖杯鼓励孩子,而不是证明孩子
到第五天晚上的我,已经心中有了51%的把握,如果孩子拿到这人生中,也许第一次的嘉奖,这个好,在他心中,算是住下了。
结营仪式上,当我在全体家长和孩子面前,举起那个奖杯,喊出了几个共同获奖的学生名字时,他成为了共同获奖者的最后一个。他瞪大眼睛,站在椅子前,不知所措的看到我。在我心里,这个奖杯,对他来说,不是证明,而是希望与信任。我给不了孩子美丽的人生,但我给他一个希望。
我告诉所有的学生:“其实,我在心里,早已将这尊奖杯,放到了你们心里,从你当上队长的那一刻。这尊奖杯,不是荣誉,而是责任,在这几天里,你用你的行动,诠释着你心中的领袖”。
自从拿到奖杯后,这个孩子彻底变了。第二期学习力,为了进一步巩固他的效果,我让他以义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入营,很多人都担心,他能不能管住自己,我坚定地告诉他们,相信的,得那相信的!开营后,学习力的主训师每天都不禁夸奖,他每晚巡夜到2点,白天还精神矍铄的听讲,维持纪律,照顾同学,真的是学习力营公认的领袖。
就在一个月前,男孩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在学校里很拼命的追赶着曾经拉下的功课,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那个奖杯,成为了他激励自己的信条——不辱使命,发扬光大。【文
宽高英才训练营 讲师团供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