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高教育王金战:目标是让学生考上一流名校之一
(2008-07-31 16:18:37)
标签:
杂谈 |
近日,腾讯教育频道就时下大众关心的高考复读问题采访了我。现将采访内容贴上,希望能够给关注此问题的众多家长以启示。
作为高考(Q吧)辅导的专家,王金战对高考复读有着自己的理解,在接受腾讯教育的采访时,他就如何选择复读学校、复读生应注意的几大问题、如何规避复读风险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为考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三类学生一定要复读
主持人:很多学生在犹豫,不知道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复读,不知道自己这一年的复读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收获和改变。您是这方面的专家,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您对这些学生有什有什么建议?什么学生适合复读?什么学生不适合复读?
王金战:首先我当过7年复读班的班主任,通过7年的探索,我对复读学生的难点在哪,他要突破的关键点在哪,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感觉有几类学生适合复读。一类是高中这三年没有很投入的学习,高考完之后突然发现很后悔,这时良心发现了,觉得这三年内完全可以读得更好,但因为表现不到位,使得他的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这类学生复读一年将会有比较大的提升。
再一类是平常读得也不错,但是高考时候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使他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类学生复读一年基本上没有多大风险,因为他随便一努力就会比今年的结果要好。比如我这个地方现在有个648分的学生来复读。他今年第一志愿是清华,他每次模拟考试成绩都超过清华大学接近30分。可是他报完志愿后,最后这一个月他一放松就过头了,高考成绩离清华大学差了七八分。像这类学生,别的学校他坚持不去,就坚持复读,我觉得这类学生适合复读,因为他上别的学校太亏。
第三类学生就是志愿报得不理想。有很多省市是高考分出来以后报志愿,容易造成密度不均。有些学校本来很一般,但是报的人很多。有些学校本来是很好的,但是报的人很少。结果导致由于志愿报得不理想,他这个分本来可以上这个学校的,结果被排挤掉了,落到一个很一般的学校,让这些孩子太受委屈。所以,这类学生也适合复读。
本科是一个人一声的名片 要尽力争取上好学校
比如我06年有个学生,他正常情况都够北大的分数线,可是家长为了让他保险,就报了人民大学。这个学生觉得我平常是考北大的料,报了人民大学应该是万无一失的。所以,以后一个月他也有点放松,结果考出来之后离人民大学的录取分差2分,被录取到首都经贸大学了。这个学生一直在做着一个痛苦的思想斗争,我去上还是不去上。去上了,确实首都经贸大学也是不错的学校,但是因为与他的期望值相差太大。他不去上,又觉得复读这一年会受很多非人的折磨。后来他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说首先你复读一年最低也会上首都经贸大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复读的这一年你的风险是零。第二,复读的这一年你觉得比较漫长,其实从9月份开始一紧张,一瞪眼就到了明年高考,这一年过得是很快的。第三点,我说你将来要是在一个平台上拼争五六十年而不是拼争几年,所以你为了五六十年有一个好的名片、好的起点,再耽误这一年是值得的。因为本科这一阶段,是人一生的名片。一般人走向工作岗位,不会问你小学在哪上的?初中在哪上的?一般会问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所以大学就成为一个人一生的起点,一个名片。如果一个人委曲求全,他对这一生在这个起点上,有时候总觉得窝窝囊囊。后来这个学生决定复读,结果他07年考了北京大学。后来这个学生跟我讲,说我说得好,当时要不是因为我这个观点,他可能就一直在痛苦的抉择中,最后可能就选择了上首都经贸大学。我说的这三条,他后来体会了一下,特别是我说的第二点,高三这一年会过得很快,很紧张,一眨眼就到了。他说我真的步入到那种火热的复读生活中才感觉到时间真得过得很快。好象这一年一眨眼就过去了,这一年伴随我没有任何烦恼,只有那种高度紧张带来的快乐。
就业形势决定高分考生要复读
主持人:就像您刚才说的这个学生一样,目前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加入到复读的行列。从您刚才的介绍中,我觉得您是比较支持高分复读的。但有些人觉得高分复读的学生本来就有学校可以上,他又不去上这个学,可能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您觉得呢?
王金战:现在我们国家大学生的就业率不到40%,所以一个学生拼了老命考一个很一般的大学,最后却可能争取了一个下岗的结果,我觉得对这个学生的付出也是不公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个学生上了一个不理想的大学,特别是我们国家有些大学的教育质量是非常不尽如人意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荒废四年青春,我觉得对大学也是一个损失,对学生本人来说更是一个毁灭性的损失。所以,高分复读,为什么要复读?就是因为他考了一个高分,但是他上了很一般的大学。
另外,为什么过去没有这种高分复读的现象呢?因为过去他考上了大学是包分配的,而现在是双向选择。社会对学校的品牌、对个人的真才实学看得都非常重。再一个,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率不到40%,现在有就业率越来越低的发展趋势。所以从一个学生来讲,从一生的意义上来讲,我觉得选择复读是一种很明智甚至也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如果是只要考上大学,国家就包分配,就不会有高分复读的学生。所以,这是国家一种就业体制和就业形式决定这样的现象,必然要发生,这是没法避免的。如果国家大学生就业率非常高,就不会出现这个现象了。所以我觉得一个学生上了四年之后死活找不到工作,这才是一个教育资源更大的浪费。
复读的风险在于选择了错误的学校 和老师
主持人:复读不管怎么说都还是有风险的。对于复读学校来讲,怎么样帮助考生规避这个风险呢?
王金战:对,我觉得所谓复读有风险,是指他选择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学校,选择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他的风险在这里,而不是本身复读有风险。如果复读的学生在复读这一年能够遇到一个比较负责任的学校,能够遇到一帮比较负责任的老师,应该是没有风险的。
负责任的老师、水平比较高的老师会给你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会对你的针对性有一种引导,让你达到一种学习技巧,达到一种非常高涨的状态,让你的学习效率达到一种比较高的状态。他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一年肯定会比去年有一些大的提高,于是这个风险就没了。所以,所谓的复读有风险是指他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选择了一个质量比较低或者不注意对复读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学校,才导致了他的风险。
我的目标是让学生考上一流名校
主持人:具体到宽高教育,采取了哪些措施帮助考生规避这个风险?
王金战:从我个人体会来讲,我今年决定招两个理科精品复读班,是源于我的底气。我只招80个人,而且我招的学生都是分数在二本以上的学生。我招这个学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单纯考个大学,我的目标是一定要考一流名校,甚至很多学生,我让他们冲击的目标是清华、北大。我是在这样一个起点、这样一个理念上来办这样一个理科复读班的。
我现在感觉学生在我这复读基本是零风险。为什么?第一,我亲自给这两个班当班主任。我当了7年复读班的班主任,我非常了解复读学生的酸甜苦辣,非常了解他们最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特别是93年,我在山东复读班,那个复读班是80个人,我给他们当班主任。结果这个班百分之百考上大学。当时山东省录取率不到30%,一个复读班的学生竟然能百分之百考上大学,靠的是什么?第一,这个教师团队的团结协作力量;第二,是靠这个班级同为天涯沦落人,大家一定要众志成城,相互帮助,共度难关,这样一种团队精神激励着每个学生不许落伍。第三,源于我对这个复读班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再加上对他们的理解,使学生有点“士为知己者死”,不为了别的,就为了老师对我们这份关爱和理解。
比如我谈到“你们虽然是落榜者,但是你们中间很多人完全可以去上大学,也完全有适合你们的学校,但是你们放弃了。你们为什么放弃,因为你们有着比同龄人更顽强的性格,更执著的追求,更高远的目标,所以你们敢于放弃是为了获得更大。从这一点上来讲,你们是非常值得我敬佩的人,我说我当年就没有你们这种勇气。我当年考大学,稀里糊涂地考了一个专科,我竟然就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我去上了。正因为我上了,所以我一生在这个基础上,我坎坎坷坷,我付出的比别人多,但是我比别人达到的高度少。为什么?就是因为我选了一个比较低的起点,让我一生饱受折磨。假如起点可以到,我当时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放弃,选择复读。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你们是最值得我尊重的人。”就这一些话,让学生感觉到,第一,老师理解他;第二,他们从我这个话中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强烈责任感。这种团队精神一旦形成就是无坚不摧的。所以,同样我还会以这样的理解、这样的激情、这种责任来带领我的骨干教师团队来给这两个班上课。所以,我感觉这两个班的学生将会因为我们这种信念,因为我这个团队的高质量,让他们得到在别的复读班得不到的提高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