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源是国家的第一资源,高考——中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必然影响到国人的素质甚至民族的兴衰,所以高考政策的实施必须对国家的前途负责。真正的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不是高分的考生。当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后,高考作为素质的一部分自然会水到渠成,水涨船高。
然而,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教育方法却正在摧毁我们的孩子……
从学校方面看,学校追求好成绩无可厚非,但不应该把挤占学生时间,把无限度地增加学生负担作为主要手段!当前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教育的改革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改革,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诲人不倦的精神很可能会产生“毁人不倦”的结果。中学阶段本是一个人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当众多的富有责任感的老师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把众多的课业负担强加给学生的时候,处于弱势的学生也只有放弃自己的所有爱好来完成老师的作业,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童趣,把珍贵的生命消耗在无用甚至是无聊的重复的题海中,其后果便是一大批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当每个学校都这样做的时候,便培养了一代没有个性的人,这对一个民族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1.
2.
3.
4.
5.
6.
7.
8.
9.
10.
我不得不相信,许多家长由于理念错位正在不停地使用以上“高招”,可悲的是他们还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所以我说许多孩子前途丧失往往不是败在孩子手里而是败在家长手里,但哪位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从社会方面看,网络、电视、手机等本来可以被当成工具来为人类服务的东西,却用其负面作用不断影响到青少年。学习本来是需要平心静气的,宁静才能致远。可当青少年被大量的诱惑包围时,便对社会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的家长、教师、学校显然没有太充分的准备,采取了大量的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教育本来是一门科学,所以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待。但我们看到的是谁都可以对教育评头论足,似乎谁都是教育的行家,一般百姓这样做倒无关大局,但当政府官员也这样做的时候,教育便在这各种干扰中迷失了方向。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就是在这种困惑中摇摆不定。再摆上几年,一代孩子又会错失良机。
从当前现状看,我们的孩子在震耳的减负声中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作业越来越多,童年越来越短,考分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低。有一次与一位德国的中学校长交流,谈起两国中学生的特点,这位校长就说到: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世界一流的,但你们却不得不拿自己的钱买我们生产的东西。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学科竞赛中获得的金牌越来越多,多次排名世界总分第一,充分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但我们离诺贝尔奖却越来越远!
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深知教育的弊端所在,但正是因为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才不能只是抱怨。我无力改变教育的形式,但我完全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一片创新的气候,为困难重重的中学教育注入一份活力,闯出一条新路。人们没法改变冬天的气候,但一个塑料大棚就可以让人们享受到春天的蔬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