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马丘比丘的纵情一跃

标签:
南美洲秘鲁马丘比丘印加文化世界遗产 |
分类: 旅行有时 |
只要拥有翅膀,世界上就没有飞不到的地方
http://s4/mw690/4b2144b3xd405139e4613&690
前往马丘比丘,为了避免被从库斯科坐火车来的一日游旅客所吞没,我们提早坐火车到位于马丘比丘山脚下的热水镇过夜。山区昼夜温差很大,或许是疲劳,两千多米的海拔,竟也头疼的厉害。到了客栈丢下背包躺在床上就已经动弹不得,小满用了独门“满式按摩法”对我治疗了好一阵才些许缓过劲。为了给第二天的登山储存能量还是坚持着和大伙儿出去吃了晚饭,回来后就早早躺下。
早上六点多醒后,头晕的症状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脑细胞的亢奋。吃过早餐,搭乘山脚的中巴车到达马丘比丘,门前的游客队伍井然有序,从检票口开始出发,沿着一条狭窄的小路走到迷宫一般的马丘比丘主大门,在这里遗址揭开了面纱,展现在你面前。
http://s11/mw690/4b2144b3xd38c7681215a&690
遗址后面有一座险峻的Huaynapicchu瓦伊那比丘,海拔的原因使得每一位来马丘比丘的游客都要先攀爬到这座山顶,感受一下鸟瞰群山的壮观。
当你气喘吁吁的站在山顶,此时云雾渐渐散开,阳光洒向了山坡。眼前的斑斓景象使得马丘比丘就犹如嵌在群山中的一颗宝石,夺目无比。“之”字形盘山路,高耸的悬崖,峭壁下则是日夜奔流的乌鲁班巴河。也终于明白为什么“马丘比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
http://s1/mw690/4b2144b3xd3f03368e700&690
十点左右慢慢从Huaynapicchu下山,开始进入马丘比丘遗址,古城遗址外围是层层梯田形成的农业区,城区则由200座建筑和109个连接山坡和城市的石梯组成。城内规划井然,北部多为庄严的宫阙神殿,南部是作坊、居室和公共场所。
高原的阳光热烈而火辣,鼻尖泛红,脸上发烫,拿着手里的地图按照标示寻找曾经的“太阳神庙,神圣广场,三重门,圣器室,栓日石,以及以前的工业区,居住区......”。
直到今天,对太阳的崇拜仍在印加民间流传。在这座古城关于太阳崇拜的建筑也随处可见
在“葬礼石守护棚”可一览全城
这里让我找到一种很久没有到来的安静,再容易急躁忙碌的人,也会在这样的温馨对待里安静下来,愿意和自己的身体独处,和这百年古城独处。
-------------------------------------------------------------------------------------------
马丘比丘的发现人物:
考古发现(加上最近对早期殖民文件的解读)显示马丘比丘并非普通城市,而是印加贵族的乡间休养场所(类似罗马庄园)。围绕着庭院建有一座庞大的宫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庙宇,以及其他供维护人员居住的房子。据估算,在马丘比丘居住的人数,在高峰时也不超过750人,而在没有贵族来访的雨季就更少了。印加王国选择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
相关猜想:
第一个猜想是功能。强大的帝国为什么要建设这样一座空中城堡?建筑位置、难度、都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无法承载的负担。印加的统治者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建设城堡呢?为了防御?为了最后的退守?为了生产?多少年来,考古学家对这个神奇的古城产生了众多的猜想。最有说服力的猜想是,祭奠神灵。
第二个猜想关于建筑。印加古城的建筑,全用巨石建成,见不到灰浆的痕迹,在那个荒蛮的时代,达到如此的工艺水平是一个谜。更重要的是那些巨石,古印加人从哪里用什么方法搬来的?在崎岖狭窄而危险的山脊上,把巨石运上山巅几乎没有可能!秘鲁科学家认为印加人并没有在悬崖峭壁上搬运巨石,而是在山巅就地取材的。他们在选定的山巅就地采集岩石制作砌块,在山顶开出了一片9万余平方米的开阔平地,垒筑古城。然后把剩余的石块、碎砾全部扔下了山崖,在山巅留下了这座奇迹般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