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书稿:教育孩子的三驾马车(连载九)
(2015-08-03 23:51:04)
标签:
教育文化育儿 |
分类: 子女教育 |
第五章
中国古代以拉车的马匹的数量来显示地位,所谓“三驾马车”,是三匹马一组,用前、中、后三组来拉的车。后来,“三驾马车”,指三匹马拉一辆车。
现在已产生许多引申义,如国家财政的“三驾马车”、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世界经济的“三驾马车”、德国足球的“三驾马车”、NBA马刺队的“三驾马车”等。
“三驾马车”,泛指拉动一个事物的三个并重的要素。教育孩子的“三驾马车”,是指教育孩子的三个并重的要素,分别是:鼓励、惩戒和引导。
真正三匹马拉的马车,如果仅用一匹马去拉,要么干脆就拉不动,要么能拉动,但拉得费力,迟早要出问题,或者是把马车拉偏,陷到沟里去,还可能把马车拉翻。
教育孩子的三驾马车,也是这样。鼓励、惩戒和引导三要素,要同时并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可能有所侧重,但绝不可偏废。
鼓励,包括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表扬与奖励,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表示正向认同和赞赏的,都是鼓励。
惩戒,字面意思是惩罚和戒勉,是对不良行为举止的处罚和劝阻,以避免再次发生。惩戒的方式有多种,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处理。打,也是一种惩戒方式,但要有合理的使用方法,具体方法我们后再还要讲。惩戒是一个标签,标签之下有很多内容,惩罚、规劝、指示、提醒等方式,都包括在内。惩戒容易给人严厉的印象,实际上象规劝、提醒等方式,都可以温和的表达。
引导,引领和指导,包括解释、说理、示范、说明等多项内容,通过这些操作,让孩子理解父母的意图,主动配合行动,促进成长。
这三个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要求,是从多种要求中层层筛选,才确定下来的,其中凝结了许多智慧和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在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现在教育孩子的书籍和方法很多,各种要求和准则也是名目繁多,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有些应接不暇。这样既不利于父母们掌握,也不利于操作。确定这三个要求,首先是从心理学研究中对人性的理解来考虑的。
【为何要鼓励】
【我们知道,人性中最深厚的本性就是自恋,人有自恋的需要,这本身是正常现象,只有过度的自恋才不正常。自恋的本质是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好的、是优越的,因此,正常的自恋应当得到满足。鼓励,就是对自恋的最好满足。父母们通过对孩子言行举止中符合个人发展和社会规范的行为进行鼓励,就能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孩子的表现会越来越好。反之,如果受到了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受到损伤,就不愿意去做了。俗语说“小孩随话长”,就是指当父母用正向的语言和行动去鼓励孩子时,孩子就会朝着这个方向更努力。以前我们听说过“赏识教育”,这个名称很好,是符合教育孩子规律的一个方面,但单靠赏识还不够,要“三驾马车”同时跑起来才行。
有人怕表扬孩子,他们担心表扬的孩子容易骄傲,其实这大可不必担心,该表扬的地方一定要表扬,还要奖励,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激发动力的作用。至于担心以后骄傲,我们可以另做提醒。表扬和激励是一项教育,提醒不要骄傲是另一项教育,两项教育并不是水火不容,可以同时进行,不能因为担心骄傲而把表扬也忽略掉。】
【为何要惩戒】
【人的本性中有懒惰和自私的成份,这也可以说是人类的劣性之一。承认人类自身的缺点,才能面对这些缺点。从人性的角度上说,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克服自身人性中的缺点的过程,谁能够改变自己,克服自身的不足,谁就能走得更远,取得更大成功。父母们从小教育和引导孩子,克服不良习惯和缺点,更有利于孩子成才成功。对付懒惰有两类基本方法,一类是前面说的鼓励,另一类便是惩戒,这叫做有奖有罚,奖罚分明,才能行之有效。】
【为何要引导】
【人的自身潜力很大,但需要开发。社会发展越迅速,社会知识越丰富,我们人类需要学习的地方就越多。儿童从小到大的成长,是一个身体和心智逐步成熟的过程,不可能人人天资聪慧,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更不可能不经训练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需要父母的引领和指导。很多社会知识需要父母耐心细致地讲解,必要时还要做示范,还要带领孩子多经历、多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认同和接受。有句俗语是“扶上马、送一程”,就非常适合父母对孩子的引导,不但要扶上马、送一程,还要给孩子示范怎么骑马,不会骑的,要教;不敢骑的,要鼓励,要推一把;骑的好了,要称赞、要奖励。孩子的兴趣在父母的引导下被带动起来了,才会产生自主动力。这句俗语可以说是“三驾马车理论”的高度概括,是精髓。】
三个要素适用于孩子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无论是课业学习方面,还是性格培养方面,也无论是在生活习惯养成方面,还是在品德修养培养方面,这“三驾马车理论”都非常适用。“三驾马车理论”不仅是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是塑造人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管理孩子,也适于管理更复杂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