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书稿:教育孩子的三驾马车(连载七)
(2015-07-30 21:01:35)
标签:
情感教育育儿文化 |
分类: 子女教育 |
三
为保证自立教育和规则教育更好地落实,个体需要具备一项很重要的意识,这个意识便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也即个体对自我存在状态的觉察。在此觉察的基础上,个体对自我存在状态有一个评价,并通过这个评价不断校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的言行更符合个人意愿和社会要求。
人们做事总要遵循一些内心的规则,但这些内心的规则未必都是对的。当人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可以在做事情的时候,有意去审察自己所遵循的规则。《论语》里讲“三思而后行”,这个“三思”是指多思考的意思,自然也包括对自己所坚持的规则是否正确的思考。一个人实际上不正确,却自认为正确,这样做事,是很危险的。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呢?就要从每件事做起,做一件事之前,想一想这件事是怎样的?想想自己的意图和方法是怎样的?每次都要细想一下自己在这件事上的想法、立场,就能尽快建立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建立可以帮助孩子自我审察、自我批判、自我提高。可以说自我意识建立的越早,越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很多成年人的自我意识就不是太强,因此在自我评判和自我提高上,进步就不明显。自我评判和自我提高,是一个人一生的任务。
四
在探讨教育孩子问题时,我们插入探讨人生意义是什么,这有什么奥妙呢?
近年来,从新闻报道中,我们时常看到学生自杀的消息。这些学生怎么了,为什么会放弃年轻的生命呢?
在我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初中生、高中生的学生咨询,他们对眼下的学习感觉很迷茫,他们面对日复一日的学校感到很痛苦,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现在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太大了,而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又离他们太远,眼下压抑的学习生活,遮盖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需要给孩子们介绍未来,为他们描绘未来生活的美好,让他们看到快乐,看到希望。
前面我们探讨了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要适应社会环境,但人活着,只是为了适应社会吗?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就太被动了,人生的乐趣在哪里?
事实上,我们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时候,是为了孩子的美好人生,为了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换句话说,父母们都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美好富足的人生,能够好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一句话,人生是用来享受的。不过,什么物质和精神的条件都没有的话,又何谈享受呢?为了享受人生,必须创造人生。学生时代的学习和磨炼,就是为创造享受人生奠定基础的。
【拚搏奋斗也是在享受人生】
【怎么算享受人生,吃喝玩乐是享受,为理想而拚搏奋斗算不算是另一种享受人生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人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而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己的价值实现。可见,人生的目标有多种,每个人可以为自己不同的目标而追求,也许苦乐不同,但只要自己认为值,都是在享受自己的人生。
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时光,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人生时光,即使你为了自己的物质追求,那么在追求自我物质的同时,客观上也为社会奉献了价值。有的人追求理想的职业,有的人追求事业的成功,只要追求着,就是幸福的,就是在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求当一个老板的人,是在创造人生,也是在享受人生;追求宝马香车的人,同样也是在创造和享受人生。还有追求当总统的,追求国富民强、民族昌盛的,甚至更高的理想,追求人类解放事业的,都是在创造和享受人生。】
适应社会,是一个相对较低的要求,而创造和享受人生,才是人生追求的高极目标。适应社会的能力,与创造和享受人生的能力是一致的。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力越强,创造和享受人生的能力也越强,这样的人生更丰满更充实。
孩子创造人生的能力,需要父母们从小培养;享受人生的能力也一样需要从小培养。前面所说的好孩子标准中,既有学习、性格、习惯的要求,也有会生活、有情趣等方面的要求,达到这些要求,提高这些能力,就能培养出积极乐观、勇于创造和享受人生的好孩子。(连载,每天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