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骗案例之八:大妈被“老同学”骗走一万元

(2014-11-11 21:59:31)
标签:

时评

杂谈

分类: 心看天下
大妈被“老同学”骗走一万元
来源:燕赵晚报2014520

57岁的吴大妈已经退休,518日早上,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打到她家来。来电话的是位女性,张嘴就问:“老同学,你还记得我吗?”由于对方是南方口音,吴大妈很快想到了一个久未联系的南方同学,就问她是不是同学王某某,对方很快就承认了。“老同学王某某”说她正在北京出差,要顺路来看吴大妈。

当天下午,“老同学”又打来电话,很急切地说,自己在来石家庄的路上出了车祸,现在在保定一家医院急救,身上带的钱不多,还差一万元,希望吴大妈能先借给她应应急。吴大妈一听情况比较紧急,对方又是在来看望自己的路上出的车祸,就急忙到一家银行柜员机上向对方提供的账号转了一万元。钱转过去之后,再拨打对方的电话,总是没人接,吴大妈这才怀疑自己被骗了,急忙拨打110报了警。

【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件。用电话传递信息,利用银行卡汇款方便的特点,实施欺骗得手快,不便查找。
一般来讲,思想相对简单,生活相对封闭的老年人,容易受到这个骗术的欺骗。这样的老年人生活圈子比较小,遇到类似情况也不多,没有经验和防范意识。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确认来电话人的身份,采取开放式的问话法,不要采取封闭式或选择式问话法。
我们不妨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问话法。封闭式问话法是对方只需回答是或不是的问话,比如,你姓张吗?对方只需回答是或不是。选择式问话法是提供至少两个的选择,对方选择回答。比如,你是张三还是李四?对方选择回答:我是李四。还有一种就是开放式问话法,对方不能只用简单的是或不是,而是要根据你的问话自行提供答案。比如:你是谁?对方要明确回答才行。再比如:你来干什么?对方要明确回答自己的意图。

采用开放式问话法,获取的内容多,所以这是骗子不愿做的,他们怕回答多了暴露自己,于是就支支吾吾,甚至故意跟你绕圈子,比如让你猜他是谁?象这样的电话,及时挂断,不予理会,让他一个人猜去吧。

还有一个防范的技巧,如果对方假称是同学,你可以让他报几个其他同学的名字,对方如果不知道,他就暴露了。但也有可能他拾到你们的同学录,可以报上名字。这时候,还可以用自己家人的名字假称是你们的同学来试探对方,比如问:跟你一个地区的某某某同学怎么样?因为在一个地区,对方不能说不知道。他要回答知道,那这个某某某本来是你亲人的名字,根本不是你同学,他就露馅了。

骗子遇到有这样防范意识的人,早就挂断电话自认倒霉了。

【附】本系列防骗案例分析书稿,已经结集,欢迎爱心者捐资助印,联系电话:131031919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