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理咨询之路在曲折中创新

标签:
心理心理咨询实务培训教育 |
分类: 心理咨询实务网络课 |
我的心理咨询之路在曲折中创新
文·王彦辉(邢台飞扬心理咨询中心)
以我个人的心理求学之路来看,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004年之前我做了6年老师,2004年通过鉴定考试拿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开始接待公益咨询,主要是学习和锻练,咨询也多是家庭教育类的支持性咨询。这一时期,我参加了很多学习班,以精神分析为主要方向,参加了三期曾奇峰案例班、张同延精神分析和房树人绘画、施琪嘉解梦与创伤培训、张宝蕊人际关系培训、姬雪松动力培训等,还现场听过不少专家的心理课,主要有:毕希铭、于海霞、张海音、雷正则、朱建军等。
这一时期,我积累了一些面谈案例,一面研究这些案例,一面大量学习相关理论,先后攻读了弗洛依德、阿德勒、霍妮及大量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理论技术书籍。但是,对心理问题的本质认识,仍停留在一个未开化的阶段。
直到2008年初,对于心理学的领悟在自己的思想上有了一个线索,但仍疑问重重。于是,我在2008年参加了北大医学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研究生班。在这个班上,洪玮、胡佩诚、吴任钢、霍丽钦、徐振雷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听课之余,我就漫步在北京的大街上,回味着课程,思考着心理学,思考着那些困惑我多时的各类心理问题。当时感觉自己身处首都北京这样的国之心脏,有一种神圣感,也有一种研究心理学的使命感。这一时期还听了方新、樊富敏、杨凤池、赵玫等人的面授课。大约在当年年底,我感觉自己慢慢悟通了心理的实质,整个人有一种通灵的感觉。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所看的书籍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和笔记可以做证。
现在回想起,真是感觉,研究一点东西,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是不行的。当时我给别人介绍自己所读的书时,都说我看的心理学书摞起来已经比我身高都高了。而我的办公室每天是要到晚11点以后才熄灯的。即使这样回到家还要思考一些这方面的事情。但声明一下,我并没有到痴迷的程度。我只是有一点振奋,我感觉我所领悟的东西,不但很有效,而且是与以前我读到的其他理论,包括弗洛依德、罗杰斯等著名心理学人的想法不同。我意识到,我可能摸到了心理学这门科学的另一扇门,而这扇门,可能就是打开心理学殿堂的正门。
2008年起,我开辟了心理咨询的一条新路子----网络语音咨询,先后经历了五、六个公众语音室,自己也开办了四个公众语音室。申请、更名、换服务器、换区间、增删管理员等等,可谓转战南北,历经磨难。期间有与聊友冲突争吵,甚至对骂的难堪;有管理员之间意见不和、分道扬镳的苦涩;有过来访者不依不绕、追根问底的尴尬……语音咨询室,最鼎盛时期也不过五六个管理员,还不能常来,因此很长一段时间语音室管理就我室主孤家寡人、单兵一个。即使这样,我都没有放弃网络咨询的梦想,并且一坚持到现在就是五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在这里,我把所有的咨询技术进行了更广泛的实务训练,在这里,我把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思考进行了更广泛的尝试;在这里,我把书本上对各类心理问题的理论描述做了更多的对接;在这里,我接触到大量的心理问题实例。带有我个人特色的对心理理论的认识,由初步的思考,慢慢开始完善。
这一阶段积累的案例除了更追求逻辑完整性之外,对其中的因果联系更注重考察,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去印证我的理论和技术。我知道这样做的一危险是鲜活的案例可能被自己已有的看法所束缚,为此,我在咨询中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清醒,但,越是验证,我越坚信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与一些心理同行谈起心理和技术来,我的口气开始有点大,比如说起某项理论或技术,我说它们都没有抓住人的心理实质。这自然引来别人的白眼,你算什么?事实上,我现在还是认为,一些理论和技术,都是或朴素或玄秘的探索,根本没抓住人的心理实质。
同一时期,对精神分析、认识、行为、人本等理论的思考、对心理技术的思考,对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以及道德中立和非语言表达等心理职业发展问题的思考,对心理健康大概念的思考,对精神心理的重新认识,已经大踏步从我的思想深处走来。
在这些自创理论的指导下,很多来访者的问题诊断越来越清晰准确,有些问题甚至可以在详细了解分析的基础上,一句话点透;有些困惑当事人很久的问题,甚至能在15-30时间里得到分析呈现和指导;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也能在一两次、两三次等不长的时间内得到分析和指导。一些顽固的心理问题,包括失眠、焦虑、躯体不适等问题,分析疏导的过程也是在明晰思路的基础上得以进行,那种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漫谈式的冗长咨询,在我这里已经一去不返了。
近日我在设想关于心理咨询技术操作的标准化问题,谈话咨询虽然看似随意,但其背后有一个统一的套路,这一套路应该而且必须是规范的、标准的,违背了这个套路,便会出问题出故障。例如,我把心理咨询过程分为两个大的过程和四个基础阶段,这两个大的过程是:心理指导(分析指导和培训指导)和行动实践(行动与督导)。四个基础阶段是:了解情况,分析问题,疏通思想,指导行动。这些过程和阶段,是必须要有的,诊断和分析要有明确的依据,疏通要有明确的衔接,指导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这样,心理咨询过程的标准化,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就为更多人学习心理咨询和接受心理服务,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2011年我在本地开办了第一期面授培训班,授课的目标也是让学习者掌握一般常见心理问题的处理技术。虽然只有三名学员,但还是收到了一定效果。希望这三位学员不要放弃,勤学苦练,追求技术的更高水平。2012年,经过一年的思考完善和在线磨合,终于推出了现在的这个网络实务课。就是希望有更多人学习我的理论和技术,一起开拓网络咨询的广阔空间,实现个人职业梦想的同时,为更多人提供优质的心理学服务,让人们足不出户解决心中烦恼。
具体的课程介绍请看下篇《2013’心理咨询实务培训网络课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