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父母共同的爱
(2009-04-08 08:48:16)
标签:
教育缺失高中生主内父亲中国育儿 |
分类: 子女教育 |
孩子需要父母共同的爱
3月23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高中生的首选倾诉对象,中国父亲的排名是4个国家中最低的,甚至排在了网友之后。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说,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一个隐患。
首先,以高中生的首选倾诉对象为标准,评价中国的父亲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呈现出三个矛盾特征,即:生理成熟与心理不成熟的矛盾,追求独立与经济不独立之间的矛盾,追求理想与现实束缚之间的矛盾。这些特点常常会导致高中生内心的苦闷和烦躁,并还来一定的自我封闭性,他们不愿意与父母进行交流,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与父亲的交流。如果仅以倾诉对象排名靠后,来评价中国的父亲教育,是有失公允的。
另外,把父教缺乏上升到民族隐患的高度,也有夸大其辞之嫌。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固然需要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关爱,但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有没有关爱或者关爱多少的问题,而是能否较好的引导孩子学习生活和工作技能,更好的在社会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目前,对父教缺失的呼声似乎有些高涨,其背后是对当下男性阳刚、坚毅品质缺乏的归因和对策。阳刚、坚毅品质的缺乏与父教缺失之间,没有直接关联,而与专制和高压密切相关。
当然,在中国,父教缺失现象比较突出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源于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观念。现在,已经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环境了,夫妻两人共同承担着家庭责任,教育孩子的任务理应由夫妻两人共同承担。父亲与母亲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会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关照,学习到更多优秀品质。因此,父亲对教育孩子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