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看孩子粗心的背后

(2007-01-22 21:57:58)
分类: 子女教育
看看孩子粗心的背后
——了解错题思路  克服“粗心大意”
作者:飞扬心理网·王彦辉

家长在指导孩子家庭作业时,遇到孩子做错了题,要有意识的去了解做错题的解题思路。了解为什么会导致错误的结果,错的原因找到了,就更好诊断出孩子丢分的症结,从而了解孩子学习课堂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从心理工作的角度上讲,如果能理解孩子做错题的思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共情。共情意味着理解,这样,孩子知道家长能理解他的错题思路,在感情上容易认同家长,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指导。

有些表面上的粗心大意,背后或另有原因。

一位二年级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太粗心,在做加减法竖式运算中,老把减号看成加号,要求指导如何让孩子不粗心。
孩子粗心几乎是个通病,这与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有关。但有些看似粗心但确另外有因。于是我跟孩子一起找原因,发现算错加减法的情况中,把减法当加法的居多。跟孩子讨论后得知,孩子对加法很熟练。做题时,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倾向,上来就按加法做。于是专门向孩子强化了做题要先看符号的意识。经过几道题的专项练习,没有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还有个孩子在学习借位减法时,老是忘记被借去的那一位。当我发现孩子的得数总与正确答案差一个数时,总结出,这不单是孩子粗心,而是对此类算题不熟练的结果。于是,以征求的口吻向孩子核实,孩子竟满眼含泪的点点头。可见家长怪他粗心,连他也不知道怎么就不粗心了。的确,粗心是个太笼统的概念,有可能掩盖其它的问题。之后,我为孩子编了两句口决:不够减了咱就借,减完上边减下边。这样,通过练习,强化了孩子减去借走那一位的意识,做题的正确率提高了,孩子也笑了。

有一个观念很重要,就是:实心实意的帮助孩子,而不是责怪孩子。

还有一位小男生,试卷考了96分,其中一道题做错了减4分。错题是这样的:3.6/2.4=?他的答案是1.2。他爸爸骂他粗心,他也感到不该错。可是为什么答案明明应该是1.5的,会写成1.2呢?于是,我跟小男生一起列竖式,重做了一遍这道题。竖式中第一次试除,商1余12,这个12正好是除数24的一半,在视觉上一看即知24是12的2倍,于是商2就会出现1.2的结果。得出这样的分析结果后,小男生也笑了。因为他也记不清当时的情况了。对此,我是这么来看的,孩子的题,虽然错了,但错的不是离谱,更不是瞎编。既然是他算出来的,那就一定有算错的思路,沿着错的方向,找一找错的思路,等于在这方面对他有一个提示作用,下一次就不容易犯类似的错了。至于有时候,孩子记不清的情况,则不必细究了。如果他真能什么都记得清清的,那倒不致于出错了。找出错的思路,目的是使孩子在改正粗心的毛病时,有办法可依,有路子可走。

另外,帮孩子找错题思路的作法,可以避免一味责备孩子,把责任全推给孩子承担。通过与孩子一起找错题的思路,让孩子真真切切体会到父母是跟自己站在一起对付错题与困难的,而不是袖手旁观,专门批评的。这样就从心理上给孩子一份支持,增强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本博客除注明外均为原创,如有使用,敬请告知。
咨询QQ344194495心理热线0319-3300551
咨询邮箱
feiyangxinli@tom.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