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老子·十九章》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三十三章》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春秋 《管子·枢言》 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七臣七主》 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管子·心术上》 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3,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 唯则定国。
4,战国《论语·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子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战国《孟子·公孙丑上》 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傲,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孟子·大甲》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孟子·梁惠王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战国《韩非子·解老》 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由是观之,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7,战国《庄子·徐无鬼》 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
8,后晋·刘昫 欲无极限,祸乱生焉。
《旧唐书·于志宁传》 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
9,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利令智昏。
这是司马迁对赵国丞相平原君贪图韩国德17做城邑,最终引发长平之战,赵国40万军队被白起坑杀,赵国几乎灭亡的事件所作的评论。
《史记·商君列传》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0,西汉·刘向《说苑·贵德》 天子好利则诸侯贪,诸侯贪则大夫鄙,大夫鄙则庶人盗。
11,西汉·黄石公《素书·遵义章第五》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
12,《全唐文》 伤风害理,莫甚于私。暴物残民,莫大于贿。
唐德宗时期翰林学士陆贽:“贿道一开,辗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衣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壁。日久可欲,何能自窒于心?己与交私,固难中绝其意!是以涓涓不止,溪壑成灾;毫末既差,丘山聚衅。自昔国家败亡多矣,何尝有以约失之者乎?”——行贿受贿,总是由小到大,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国家败亡。这是不可等闲视之德大事!
13,宋·孙因《蝗虫辞》 牟人之利以厌己之欲者,非蝗乎?利口而邦之覆,磨牙而民之毒者,非蝗乎?
14,元·张养浩《为政忠告》 凡民疾苦,皆如己疾苦也。
15,明·宋濂《元史·列传·刘敏中》 足于学而不求知,丰于功而不自炫。
2013年3曰2日于 Unsung上海办公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