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清明扫墓沉思录

标签:
父母清明扫墓福寿园杂谈 |
分类: 我的故事 |
清明是我们中华民族扫墓追思亲人的时节。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小长假,让大家有时间扫墓或出去踏青。我的故乡在上海,父母的墓地也在那里。但由于自己在北京工作,后又在国外常驻,为父母扫墓的机会实在不多。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尽量在清明时到上海去瞻仰父母的墓地。
上海福寿园里的树干上系着黄丝带
自从十八岁离开上海到北京上学以来,就是在父母生前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在父母离去时,由于种种原因,竟没能赶回去为他们送行,心中的哀愁和自责心情难于言表。
父母在世时几乎没过过什么好日子,上个世纪中国劳苦大众过的是艰苦拮据的生活。父亲1967年故去,根本没有墓,根据他生前“落叶归根”的意念,我于1971年把老人家的骨灰护送到老家常州武进农村,当时的情况只能在曾经的祖上庄稼地里找个地方深埋了,根本没有任何标记。若干年后再回去连埋葬的地方也找不到了。母亲2000年故去,那时生活条件好了些,她生前省吃俭用还留下一些钱,诚实孝顺的妹妹与我们商量,我们姐弟几人再添上一笔钱,替老人家找了个上海最好的墓地之一《福寿园公墓》,如果真有天堂那边的话也让老人家有个像样的安息之地。父亲离世较早,母亲一辈子守寡几十年,还是在旁边给父亲做个衣冠坟,添上照片,起码两人的灵魂可以相依相偎。
无限怀念父母
从此,我的弟妹每年清明、冬至必来看望父母。而我这个在外的游子,第一次去扫墓时除了买鲜花竟不知还要带什么。于是上坟时就看着妹妹和弟媳拿着水果、父母生前爱吃的食品以及蜡烛和香,事前叠好的锡箔元宝,甚至还有插香的容器、打火机等等,一片真心诚意地祭扫父母。我就像个什么都不懂的不孝之子在一边看着,直到拿起香支向父母默念深拜时,无限的思念涌上心来,好像忽然就来到了父母身边,当年父母的音容笑貌、谆谆教导好像就在眼前。无奈岁月沧桑,我们站在天堂人间各一边,此刻只有无限地追思父母的养育之恩。
如今的福寿园公墓在这春的气息里,就像一个漂亮优雅的大公园,人行道两边的树干上系着黄丝带,园里放着低沉忧婉的音乐。墓地在不断扩大,每个墓两旁的松树已经进入成年。墓地的价格也在翻倍地涨。不少名人、大腕甚至国际友人都在此地长眠或树碑,让人忽然想到到国外的大公墓,墓地慢慢成了雕塑博物馆,今天这里也快成了雕塑园了。想到生前苦苦一辈子的父母能在这样的地方长眠,也算一份淡淡的自慰了吧。
各种不同风格的墓地
抗战时一个美国友人与他中国养子的故事
在这鲜花盛开的春天里,带着对亲人的无限思念,轻轻地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