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悠悠故乡情1---复兴公园

标签:
上海法租界复兴公园梧桐树 |
分类: 感悟随笔 |
这次去上海,才短短几天却是收获颇丰。与亲人团圆,分别五十年的初中同学重聚,在热闹的马路和偏静的弄堂里怀旧,参加展览业同事的从业庆祝活动,去昆山去看新建的会展中心等等。虽然只有四天的时间,却是满满的,难忘的。天气有些冷,但浓浓的亲情、友情却暖暖地留在心里。俺将分篇道来。
1
十二月二十日,那天北风呼呼,对于普通上海人来说这是寒冷的一天。然而对我这个在北方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人来说并不觉得太冷。一早,就决定到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上转转。不是因为热闹,而是因为这是我少年时代最熟悉的一条马路,到那儿兴许就是为了怀旧的。其中最让我怀念的就是那个几十年没去过的复兴公园。
复兴公园是上海开辟最早的公园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记得小时候还没上学呢,父亲会常带我和妹妹到那儿去玩。喧嚣的城市,这个离家不远的公园就是孩子们玩耍、呼吸新鲜空气最好的地方了。这里面有很多树,还有小河,这就是我儿时的全部记忆。后来因工作忙碌,即使出差到上海也从来没机会再去看看,如今有时间了,可以随意看看,何乐而不为呢。
2
5
进入公园,迎面而来的是梧桐大道。上海的马路两旁常能看到很多梧桐树,夏日就是遮阳的林荫大道,也算上海一景了。不过在这里越往里去,见到的梧桐树就越大。公园里的人很少,大多是退休的老人。那天风大天冷,游人寥寥无几,只有俺举着小相机去发现这里静静的美。高大粗壮的梧桐树,虽冬还秋的枫叶,小水塘里的落叶和倒影,都成了我捕捉的对象。复兴公园你变了,有些不认识了,但只要这些梧桐树还在,你就永远是阿拉(上海话,
原谅第一次在我的博中这么说)心中的复兴公园。
6
12
13
下面是从网上摘编的资料:
上世纪末,最早是由一个姓顾的人家建的公园,原来这里只是一片良田,建成后定名顾家宅公园,面积仅为十几亩地。后来这里变成法租界,1900年该地块租给法军建造兵营,当时的法国公董局决定改为公园。1908年7月,由法国园艺家柏勃(Papot)任工程助理监督。于是开始进行扩展土地,设置花、树坛,垒砌假山,修建亭廊,1909年6月公园建成,定名顾家宅公园。并于同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对外开放,后又改为“法国公园”。抗战胜利后,这里就改称为“复兴公园”啦。这是上海保存最老的公园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保存的较完整的法式园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