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观感
(2009-03-08 17:52:08)
标签:
北京天气交通生活杂谈 |
分类: 感悟随笔 |
作者:德鲁笔
三月二日当飞机停在首都机场,天气雾蒙蒙的,看到机场穿着绿背心的装卸工人时,心里一阵热乎,又看到同胞了,到家了。
一出机场,车速显然比国外慢了。前面的小面包车这么老占着快车道,超车的怎么从右边走,有的甚至左右来回穿,这些都是违反交通规则的,怪不得影响了车速。
随后的几天,东奔西跑的,似乎有点陌生,一切又那么熟悉。
回来头两天天气不好,有博友说是俺把坏天气带回来了,不过第三天就好了,是风吹散了云层,天空蓝蓝的,简直是万里无云,为什么天好了,连一点云彩也没有了呢?虽然刮风,但并没有风沙,说明北京现在的天气已经比以前好多了。晚上散步时,竟看到了漂亮的云彩在夜空里游荡,就象欧洲白天的云彩,可惜光线不好了,否则,也一定要用相机拍下来。
第一次出去坐出租车,一边是车在拥挤的马路上来回穿梭,好几次与别的车甚至公交车或行人,让俺的神经有些紧张。但交通台里传来两位主持人熟悉的声音,操着带着北京腔的普通话,听起来让人感到如此熟悉而又亲切,那不是俺在北京时开车时最爱听的台呢,他们不仅随时向你报告路况信息,还及时与路上的车友们用手机短信及时沟通,这种奇特而又好玩的东西只有俺祖国才有。不禁在心里悄悄地给他们打招呼:你们好!久违了。
回到原来工作的地方,更是一番感触,一切是那么熟悉,那是俺曾经二十多年如一日进进出出的地方;一切又是那么陌生,离开这儿才两年,我人生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现在来了,看大家忙忙碌碌,不好打扰,就只有“曾经”了。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该感到高兴才是,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周末出去逛商场,坐公共汽车去,四毛钱,也体会一下北京市的公共交通,每一个站头,有将近十路不同的线路,找对了自己的那一路,上去刷了卡,门都是自动开关的。嘿,人不多,挺好的。“售票”员姑娘正在打瞌睡呢!可不,不用卖票,不用把门,要不是遇到俺这样的还非要问到某某站还有几站,就可一直睡过去了。不过姑娘态度挺好,客气地指点了。
如果说坐出租让俺紧张了一阵,公共只能是有过之而不及,宽阔的北三环路居然象个巨大的停车场,单向三排小车,一排大公共,有时还互相串,司机要是客气一点,只能原地踏步,幸运的是车就这样一站站地往前撑,只是目的地变得远了。
回来,我看到了城市建设的巨大进步,高楼大厦及刷新的居民楼,毕竟是奥运后的北京啊!人们驾驶的小车个个都那么大,个大,排气量大。配上小小的垃圾筒,个个塞得都是满满当当的,无法分类。处处是进步的兴奋和落后的焦虑,这十三亿人口的大国需要时间。
每天可以到小区的菜摊边买到新鲜的素菜,绿菜在欧洲奇缺,种类单调,在这里,却应有尽有,生活在家还是方便。与朋友联络,大家都很忙。好在两会期间,直接能听到领导人的声音,看到老百姓的身影,毕竟是在俺自己的土地上……。
要做的事情很多,要抓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