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东欧六国行(二)

标签:
东欧波兰华沙肖邦老城展览教育 |
分类: 展览纵横 |
作者:德鲁笔
波兰
浅浅的波兰河流过峡谷
一架大桥伸向茫茫白雾
这里是一座破城疮痍满目
风在墓地吹来海鸥凄厉的叫声……
摘自波兰著名诗人米沃什的诗歌《无名的城市》
从苏联莫斯科到波兰华沙,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充满悲情的城市,她在历史上多灾多难,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又遭受了德国法西斯空前的蹂躏。然而一下飞机,不知为什么心里就感到一丝温暖,这里的气候比莫斯科好,有阳光,丝毫没感到凉,毕竟才是八月中啊!来接我们的是波兰商会的一位女士,她脸上的笑容马上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虽然她的名字已经忘记,她的微笑和亲切至今还印记在我的心里,在这里我们暂时称她为波女士吧。在机场我们简单地交谈了一下,确定了我们在华沙的行程。波女士说她将全程陪同我们的访问,听了她的话,我们的心情温暖而又轻松,不由得与我的同伴交换了一下眼神,好象说,比俄罗斯小老头强多了吧!
华沙—宁静而又美丽的城市
出了机场,我们几乎没有看出战争给这个城市留下的沧桑。这个闻名遐迩的华沙城很快就以她大气和沉静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她的出名因为她是肖邦的故乡,又是中美在建交前多次大使级谈判的城市,还有……原因很多吧。总之波兰才是真正的东欧国家。眼下华沙宽阔的大街,漂亮的绿化,街上安静的行人,一切都那么温馨。
我们的工作
由于与东道主的沟通在出发前就做好了,他们对我们来访的意图很明确,再加上我们手里已有了“苏联已决定要参展(北博会)”的令箭,波兰方面的态度很积极,表示他们肯定参展,随后我们有进行了参展的一些细节讨论,如运输、施工、海关等一系列的具体业务,用了一天多时间,就把我们要在波兰的招商工作做完了。还有半天多的时间波女士要带我们去看看华沙的市容和肖邦公园,真把我们乐坏了,一时在苏联的紧张情绪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在莫斯科时,硕大的城市全靠我们自己乘公车和地铁去闯。现在我们居然有免费的导游,真是太好了!(关于我们的工作,将在最后的后记中总结。在此不再累述,此博重点介绍所见所闻及我们的感受。)
我们看到的华沙景点掠影
那天下午,波女士先带我们去了肖邦公园。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有名的瓦津基公园(Park Lazienkowski),因为是周日,公园里人很少,瓦津基公园声名显赫的除了一个瓦津基宫外,主要就是屹立在公园门口的那座巨大的肖邦铜像。这座铜像是用深褐色的装饰铜铸成,高 5米、重16吨。雕像构思深邃独特:肖邦坐在柳树下,上身微微右倾,树干则向左展开,肖邦的头发随风狂舞,双眼微合,头却往后回首。我们看到此景,心里很感动,记得当时在那儿拍了很多照片。肖邦不仅是个伟大的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遗言在他身后一定要把他的心脏送回祖国埋葬,表示了肖邦深深的爱国情怀。
网上下载的瓦基津公园里肖邦的雕塑图片,此景与我们当时看到的太像了,只是后面的树叶还是绿的。
由于时间紧,我们并没有去看坐落在公园里的皇宫和那些漂亮的英国园林风格的风景和建筑,而是去了华沙老城。除了前南斯拉夫外,这是我有一次领略欧洲老城的魅力。这里一点也看不出战争留下的痕迹,波女士告诉我们,战后波兰人民耗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才恢复了老城的本来面目,其实这些建筑是新的,却又保留了老建筑的旧样,真是了不起,那儿很有人情味,有不少游人,还有很多趣味的小店,咖啡店等等。随处也能看到一些旅游纪念品。与我们从机场出来看到的大街太不一样了,原来那是新城,是二战后才建起来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维基百科下载的华沙老城图
在华沙,我们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只是吃的还是很简单,通常是面包和一些粗糙的香肠什么的,因为当时波兰的物质供应也不太好,再加上我们的伙食预算也不允许去饭店去吃那些昂贵的“大餐”,但起码没饿肚子。就这样,我们带着快乐而又轻松心情飞向下一个目的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因为后来的遭遇,必须把这两个国家连在一起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