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狂犬病幽灵重现

(2009-05-08 12:50:38)
标签:

新知客

狂犬病

文化

文:孙爽

   狂犬病,死亡率高达100%。这种古老又恐怖的人畜共患病,在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4000年。曾几何时,狂犬病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全国发病人数仅百余人。但近几年,随着养狗人数的增加及各种原因,狂犬病全国死亡人数高达3000多人,我国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占到世界第二位。狂犬病幽灵又卷土重来。

 

本blog图文版权均属《新知客》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知客》”,违者本刊将依法追究责任。

 

突如而来的灾祸

    北京海淀某建材城的员工崔浩(化名)被一只流浪狗咬破了腿。伤口特别小,他没在意,并很快忘了这件事。

    然而正是这小伤口要了他的命。两个月后,他开始出现疲倦、恐水等症状。同事以为他只是普通的感冒。“后来忽然发了疯,摔东西,似乎连我们都不认识了,像是得了精神病。”李鹏是崔浩的同乡兼同事,他向赶来的120急救医生黄滢焦急地描述。看着口角流涎、惊恐万状、几个人都无法制服的崔浩,黄滢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入院两天后,崔浩被狂犬病夺走了生命。李鹏难过之余更是惊出一身冷汗——崔浩被咬之时,他也在场:两人从河北老家回北京,追赶已经启动的长途车,迎面跑来一只流浪狗,也许它以为自己将被攻击,猛地立起身咬了崔浩一下。

    “伤口就一丁点儿大,”李鹏比划着,他的情绪显然受到了刺激,“如果被咬的是我,结局恐怕和崔浩一样,因为我也不认为这么小的伤口值得去打疫苗。”

    这已经不是黄滢第一次接到狂犬病人了。近两年北京狂犬病门诊人数激增,被猫、狗等咬伤接种疫苗的总人数超过10万人。但碰到病发并亲眼目睹病人死亡,这还是头一例。她不住地摇头,“太可惜了,才20出头。当时打了疫苗说不定就能幸免,而等到狂犬病发作,就连神仙也回天乏术了。”

    “狂犬病人从病发到死亡,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在病人存活的最后一个星期里,狂犬病毒已经完全控制了中枢神经,他们会出现异常兴奋、惊恐、浑身抽搐等症状;因为支配相应机能的中枢神经损坏了,喉肌痉挛,人不能喝水,也咽不下任何东西;之后病人往往全身麻痹、昏迷;最后死于器官衰竭。此时再注射狂犬疫苗于事无补,医学界尚未找到治病良方,我们医生也束手无策。”黄滢无奈地说。

 

最后两个月

    崔浩生命的最后两个月,似乎和他往常没什么两样,但只有表面上如此,在其体内,巨大的变化正在产生——致命的狂犬病毒一刻不停地复制,并越来越向中枢神经逼近。

    电子显微镜下,狂犬病毒形状类似于子弹或杆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大小只有(75-80)nmX(170-180)nm。这种病毒的特点是嗜神经性,即在神经细胞里繁殖,并以占领感染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为最终使命。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如啮齿类动物、野狼、野狗、野狐等。患病的野生动物通过咬伤、抓伤或舔舐粘液等途径,将狂犬病毒传染给家犬、家猫、家畜或人。吸血蝙蝠也是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带毒率高达90%以上。

    所有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均有易感性,当然也包括人。但由于传染途径的不同以及创伤部位、程度、病毒量等差异,被传染的人并不是全部都会发病。据了解,被病犬或病猫咬伤的人只有20%左右发病;而被野生狂犬病动物咬伤的人发病率可达50%。“及时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即在最短时间内清洗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注射狂犬病血清。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感染狂犬病的发生。”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陆家海教授说。

    狂犬病毒在崔浩体内肆虐的过程,似乎是一场不战而胜的战役。在流浪狗的牙齿撕开他皮肤那一瞬间,病毒即通过唾液侵入体内,并开始在其腿部肌肉内繁殖。如果当时崔浩或者李鹏中间有一个人对此足够重视,立刻用肥皂水反复冲洗,这些病毒很可能殒命。因为狂犬病毒虽然毒力强,但也很脆弱,对高温、紫外线、干燥、酸、碱、酒精、碘酒等消毒剂十分敏感,一般的肥皂水即能灭活狂犬病毒。

    崔浩他们当然没有这么做,更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和注射血清。狂犬病毒任意滋生,1个多月后,病毒进入崔浩的神经系统,并以每小时3毫米的速度向大脑蔓延。在外界病原入侵时,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道强大的屏障。但狂犬病毒是寄生在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在神经系统内无法发挥作用,它们甚至都检测不到狂犬病毒的存在——就这样,狂犬病毒长驱直入,占领了崔浩的脊髓和大脑,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等完全沦为殖民地,狂犬病人的症状一一在崔浩身上出现。

 

疫苗和血清

    大约100年前,科学家给动物注入活性染料,动物全身组织都被染色,而惟独脑组织保持原样。但是把染料直接注入脑组织的蛛网膜下腔,则脑组织迅速被染色。实验表明,有些物质完全不能通过血液进入脑组织;有些可以缓慢通过;有些物质却可以通过血液快速进入脑组织。这种有选择性的通透现象,使人们猜想可能有某种限制溶质透过的结构存在,这种结构被称为“血脑屏障”(BBB)。

    狂犬病死亡率高达100%,就是因为狂犬病毒可以穿越血脑屏障,而狂犬病疫苗却被挡在屏障外。一旦通过血脑屏障,狂犬病毒控制神经中枢,人将迅速死亡。正因为如此,尽早注射狂犬病疫苗,使病毒在穿越血脑屏障前被中和,是人类拯救被感染者的唯一途径。

    “就像赛跑,疫苗和病毒一正一邪两股力量在被感染者身上抢时间。狂犬病疫苗两周后才会产生抗体,一个月之后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如果在这段时间内狂犬病毒大量繁殖,则在疫苗发挥作用之前,病毒已侵入中枢神经。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及时接种了疫苗但依然病发的原因。我们会根据病人被咬的程度,考虑是否为其注射血清。”黄滢说。

    “狂犬病疫苗是被动免疫,刺激被感染者体内产生‘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它能特异性地中和狂犬病毒。而血清是将已对狂犬病毒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蛋白组织(即抗体)直接注入人体,30分钟即形成最大保护。如果被咬伤面部等神经丰富部位或多处咬伤,我们都会为病人注射血清。”

    从被咬伤到发病,狂犬病潜伏期长则几年,短则几天。99%的狂犬病感染者在1年内发病,超过2年是十分罕见的现象。“疫苗越早注射效果越好。但对被咬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接种的人,应尽快补注射,争取在发病前使其产生作用。”黄滢说。

 

10年增加20

    “全球每年有5万多人死于狂犬病,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人因其死亡。我国自1997年起狂犬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疫情上升十分明显,2007年全国共有3303个人死于狂犬病,死亡人数为10年前的20倍,成为继艾滋病之后的第二大死亡病种。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控制,这个数字还会逐年上升。”陆家海及其同事用了17年时间,对中国的狂犬病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去年他在国际学术杂志《BMC传染病》上发表论文,指出“自上世纪末,狂犬病例的暴增幅度足以触发对其进行控制和预防的警报信号。”

    犬免疫覆盖率低是我国人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我国犬免疫率不足20%,而国际公认只有免疫率达到70%以上,才能有效屏蔽狂犬病的散播。农村是狂犬病的重灾区,我国大概有8000万到2亿只犬,大部分在农村地区,农民对狂犬病防范意识弱,防治措施差,造成农民患狂犬病的比例占到总发病人数的70%。

    在美国和欧洲,狂犬病已经很少见了,这些地方的公共卫生措施做得非常好,狗、猫、牛等家畜身上的狂犬病毒几乎被消灭殆尽。美国人患狂犬病的概率大概只有一亿分之一。(也正是因为这样,美国有一半的狂犬病人至死都不知道自己身患何病。)

    美国对狂犬病的防控是比较成功的,强制接种疫苗、规范宠物交易是主要防控手段。1999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颁布《人类狂犬病预防建议》,在经常与动物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的危险人群中推广疫苗接种。而对猫、狗、鼬鼠等易于传染狂犬病的家养宠物,CDC规定必须接种疫苗,具有接种证书才能出售或饲养。如果收养流浪猫、狗,动物收容所有义务为动物接种;一旦发生动物咬、抓伤人的事故,则立即将有狂犬病嫌疑的动物处死。美国的公共场所是限制宠物与人接触的,很多州的法律都规定:犬等宠物攻击他人,主人必须负连带责任。

    “美国对疫情的监控非常严。每个州都有兽医诊断实验室,负责检测本地的样品或病料。根据检测结果,CDC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各州动物疫病的情况,发现可疑病例时,会在24小时内将样品送到联邦农业部的实验室进行。这种严密的诊断和监测网络有助于及早发现动物疾病,管理部门有足够的时间将其消灭在起始阶段,将经济损失减少到最小。如果动物疾病有传染到人类的风险,严密的监测也有助于提前采取措施。以狂犬病为例,CDC每年都根据各地上报的狂犬病例绘制出疫情发生的分布图,提醒各地卫生部门和公众:哪些地方比较危险、要采取措施。”

    “很多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陆家海最后说,“狂犬病目前只能预防,而预防重点是接种狂犬病疫苗,无论是人还是家养动物。这种方法在许多国家都行之有效。”

 

本blog图文版权均属《新知客》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知客》”,违者本刊将依法追究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