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何启治
翻阅骆平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真的爱你》(花城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很容易就会被它那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和流畅生动的叙事所吸引。然而,这并不是一次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随着人物命运的悲剧走向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自己的诘问:难道我们的校园生活竟然如此可悲而又可怕?难道年纪轻轻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中竟会滋生、出现类似于黑社会那样的小团体组织?
《真的爱你》的故事情节基本上是围绕着相辅相成的线索组织起来的。一条是成年人的爱情纠葛:中学地理老师陶锦言的男友俞好突然遇车祸身亡。随后锦言邂逅俞好的上司、已婚男子何隽城,并很快在死亡的阴影里燃起了爱情之火。另一条线索是中学生的畸形生活:在陶锦言的引荐下,何隽城的独生子何原转学到市一中陶锦言担任班主任的高一(1)班上学。何原成了一中607寝室的住读生。而这个寝室里却已经潜伏着、滋生着以唐斯文为首的类似于黑社会那样的小团体。唐斯文的学习成绩极好,表面上也讲道理、懂礼貌,因而颇得校长、教导主任们的青睐,但骨子里却是个无恶不作的恶棍。他用各种手段控制着他手下的几个喽罗,把607寝室变成他们可以随意折磨何原和另一个弱小子柴安的魔窟:唐斯文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往柴安的被褥里尿尿,可以把何原抛来抛去当皮球玩,可以强迫何原喝尿,让柴安喝他的洗脚水,把他倒挂起来,还要他舔唐斯文的臭皮鞋……有了这些不受管束的法西斯式的折磨和摧残弱小者的行为,后来柴安迁怒何原并推他坠楼惨死的结局,也就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何原并不仅仅是个被害者。他借父亲的财力,拼命追求那个逃课、吸毒、性痴,有许多情哥哥,怀了孕都搞不清孩子的父亲是谁,并且连中国名字都没有的漂亮小女孩Tessie;他被唐斯文们欺负,却又助纣为虐,去蒙骗戏弄更加弱小无助的柴安。607寝室在作者的笔下真是成了恐怖悲惨的世界。
然而何原的死毕竟无异于给陶锦言和何隽城的婚恋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作为班主任,陶锦言对607寝室发生的暴力事件和何原的横死难逃责任;作为父亲,何隽城在金钱上尽可能满足儿子的需求和贪欲,但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却缺少真正的了解和关心,也没有尽到家长对未成年子女应负的责任。
这一来,纵然风情万种爱到极致,陶锦言和何隽城的恋情自然便不能不嘎然而止,而锦言和小她几岁的语文老师杜桐的恋爱戏剧变也顺势登场。然而陶锦言是亲眼目睹自己三个母亲婚姻失败的女人,是只要爱而惧怕结婚的女人,她“是如此抗拒豢养和被豢养的角色”,所以她最终选择利用假期到内蒙古去当兼职导游,从而又离开了深爱她的杜桐,走向了她所陌生的内蒙古,走向了她的不归路。
在我看来,《真的爱你》所描绘的何原、唐斯文、柴安、Tessie们的畸形人生固然是与众不同的另类人生,而迷醉于婚外情且不能自拔的陶锦言,在危难时刻拔刀相助、晚自习给学生放映充斥着金发美女与褐色肌肤的英俊男子做爱场景的经典名片《我心狂野》,并且胆敢布置影评一篇、还旁若无人地公开讲述《洛丽塔》中的色情故事和细节的杜桐——这一对恋人又何尝不是中学老师中的另类呢?!
作者为我们讲述这样的另类人生故事,自然与她对当下这个欲望时代的认识有关。“这时代少有秦香莲。老公有外遇的女人照样可以穿露背装、化浓妆。与男士约会至深夜,直至寻到更佳归宿。”(《真的爱你》第146页)作者笔下的某次晚宴,那些老板们“携带的女伴都是青春逼人的那种,个个妆容冷艳,荣宠不惊,但就是没有一个像正房原配。”对此,连又美丽气质又好的陶锦言都感到“片刻的黯然。”(《真的爱你》第232页)
我曾经想,骆平这部长篇小说所描述的另类人生是不是太个别、太片面了?但熟知教育的朋友却对我说,也许有点片面,我们的教育肯定还有光明灿烂的一面,但校园暴力确实存在,《真的爱你》所描述的令人震惊痛心的阴暗面是真实的,天赋高、学习好的“优等生”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确实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仿佛是要为此说提供证据似的,前几天《中国青年报》的教育科技版就发表了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张严平、肖敏的长文《走进一个“尖子班”的悲惨世界》,介绍了一个被老师认为“天赋最高,学习最好”的学生成了杀死亲生母亲(下一个目标是亲生父亲)的杀人犯的真实故事。(见《中国青年报》2002年6月7日第5版)那么,我想我们与其苛求一部小说的故事内涵应当多么全面,还不如期待更多直面人生的文学作品用各种各样的“片面”来完成对现实人生总体上完备的反映和认识吧。
其次,我认为《真的爱你》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另类的人生故事也完全可以有别一种写法。前几年有所谓“用皮肤感觉”、“用身体写作”的作品出现,以炫耀吸毒、奢靡的生活为能事,甚至以夸张洋人的性能力而颇感自得。舆论一时哗然。而骆平的《真的爱你》对另类人生的描述,却有鲜明的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她巧妙地把浪漫的故事和严肃的主题结合起来,在激情的叙述中融进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这样,我们虽然面对作品所谱写的令人震惊、让人警醒的校园悲歌,却在沉重、疼痛之余,引起疗救的注意,引发一种振奋求新的觉醒和自信。疼痛毕竟比麻木更有希望。因此,在对另类人生的两种写法中,我自然肯定、认同后者而不是前者。
作为人生的歌者,骆平虽然还在起步阶段,却已经有相当可观的功力和成绩。《真的爱你》的结构奇巧而严谨,简洁而有力。人物的出现和人物命运的推演从容而有序,总能在情节的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和精彩的细节描写中完成鲜活的形象并使其血肉丰满(可惜唐斯文成了例外,他的背景不清令人遗憾)。小说叙述中,有的粤、沪方言的运用尚可讨论,但总体上说,其语言是清新流畅的、比喻是独特而有张力的。诸如“校长的关爱更显扎实,放在秤盘上,一定不比轻飘飘的空心菜,(而)是肥实的南瓜的分量了。”“日久生情和乍然相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前者是星光下凌乱的碎焰,渐成燎原之势,后者却是大太阳底下一场直截了当的熊熊烈火。”……闪烁着智慧的光彩的佳句时有所见。至于有关名牌汽车、服饰、香水、豪宅和烹饪美食等现代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描摹才能,则常常让我惊叹: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姑娘怎么会有这样的知识和阅历?!
我与骆平君早有文字之交。那是她读中学时给《当代》杂志投稿,我们因而有了书信来往,却素未谋面。今年早春,突然收到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知道她已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并在大学做教育工作,迄今业余创作的散文小说已有百万余字。我为骆平已经取得的创作成果由衷感到高兴,她嘱我为《真的爱你》撰写评介文字,自难推脱。但不幸家中突遭变故,手头待处理的文稿也多,以致不能一气呵成地读完这部好看的小说。如今提笔撰文,也不过表达一些读后的小感触,并表示我对小说作者由衷的祝贺和殷切的期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