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福思维玩具之玩具说明---三子棋,XO棋(一)

标签:
教育育儿杂谈 |
以下内容,是我个人主观的意见,供家长参考。本人时保留图片与文字的版权。
我分享我个人学习的过程和我个人的一点思想,还有一些家长在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咨询过我的,我挑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出来探讨。正好我们家也有一个马上就3岁的小盆友,也是一个很好的小模特,不时还能分享一下孩子进步的喜悦。其实我们已经用我们的方式,间接培养了一个很优秀的小朋友,大家要是关注我们几年前的优酷视频,应该会知道。
今天又收到一个培训中心老师的咨询,说孩子在玩游戏中,输了个底掉,大哭起来了,老师担心孩子以后就不会玩这个玩具了,这个情况确实会出现的(而且不少)。但是经过系统训练的孩子,公平条件下输棋,还没出现摔棋盘,扭头走疼哭的情况,因为经过 规则训练 团队游戏,情绪控制训练以后,孩子已经可以面对失败了,这时候加入对抗性的棋类玩具,孩子已经练皮实了 基本不会掉脸了。而且在学习的过程,我们并不强调输赢,我们努力让孩子接受:输掉的只是一盘棋,不是输掉一切的思维方式。
我承认,这种思维训练的方式从以色列Mindlab思维实验室得到启发,但是中华文明5000年的延续不断,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间断的民族,我们并不缺少思维训练,表面上是没这么高大上的名称,实际是缺少标准化系统性。
当我学到“集中优势资源”的时候,我也承认以色列的训练方式,比我们老祖宗的方式要直观有趣,有更强的操作性,我们总不能每次讲这个课的时候,都折断好多筷子(一个父亲临终前,给几个儿子每人一双筷子,叫他们掰断,然后再拿出一样多的筷子,给其中一个人,他就没法掰断)。
当学到“计划顺序,发展顺序”时候,我还是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总不能叫几个孩子,上课前一人给一把没开刃的砍柴刀先上山砍柴去,回来再上课给他们讲道理。
我要表达的意思是,思维训练我们的老祖宗老早就有了,但是洋人的办法更加好使。操作性更强,更加容易让孩子理解接受和消化吸收应用。我们可以中外结合的让我们的孩子学习,以中国人的勤奋和努力,有望改变近代中国的基础学科、发明创造对世界没贡献的事实。
三子棋基本玩法---------------------------------------------------------
三子棋,XO棋,井字棋,
这个棋,家庭可以不用购买,自己做就行了,只需要2种不同形状的棋子,不用买的,按照下面的方式来做用纸画棋盘,用不同颜色或者不同形状的做棋子。当然在我这里买个三子棋,是对我最大的鼓励。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三子棋规则 简单至极, 一人一手棋,谁先下出自己的棋子成为直线、竖线、对角线之一种的 就赢了
http://s8/small/001nhYhrzy70Onk5zVl27&690
游戏开始前,家长也需要让小朋友认识一下直线、竖线、对角线,因为我们可能面对的是3-4岁的小小盆友,家长需要耐心的引导,不求一节课就能成功的让小朋友认识了,我对我们家的小朋友,第一课是放纵的玩,没有具体要求和目标。
3岁的小朋友,我准备用3节课(并不一定要去集中在3天),每节课10-15分钟,来教会直线、竖线、对角线。并理解输赢。
因为看说明的 不乏有小白需要看,请耐心的看下去,大神就直接划到下面去吧
一人一手棋,是说,下棋的双方每一轮要在棋盘上放一个自己的棋子,尽量让自己的棋子有威胁,能给对方形成威胁。不要小看简单的三子棋,他的攻防转换是非常快的。
黑色的O棋开始,
http://s5/small/001nhYhrzy70OnhT94014&690
接下来 已经可以看到,X棋应该形成威胁了,几乎每一手棋的应对位置,都是只有一个
http://s8/small/001nhYhrzy70Onu871tb7&690
到这里,已经可以确定是平局。
但是当应对错误时候,会是什么样呢,X棋的第二手应对失误,接下来看.O棋马上就形成双重威胁,无解了
http://s12/small/001nhYhrzy70OnCpwbV9b&690
这是这个玩具的基本玩法,接下来是用来做思维训练,
1,
2,
3,
4,
一,规则(这是为家长写的 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写的,不是抄来的)
三子棋来之中国民间,这里我们不谈必胜秘籍,我们将把三子棋作为一个工具来使用。
三子棋作为我们思维训练的第一个玩具,在宝宝形成规则意识时候(3岁之前)开始启用。在这之前,父母们已经在不知不觉的让孩子遵守规则了,宝宝们就这样在“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只能这样”中一天天的成长了。这个过程,孩子们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必然要努力去寻找答案,可能会制造反面的情况出来验证”为什么不能”这并不是在故意挑战家长权威,不是不听话 不是坏,更不是故意捣乱,他(她)只是在寻找答案。
比如 我们会教
1,
教孩子称呼长辈 同伴 老师等
2,
怎么吃饭
睡觉 怎么走马路等等
3,………
大多数家长并未强调“这是规则”,也未强调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孩子们可能很难理解,迫于家长的权威只能被动的执行。
战国时期,我们老祖宗就有:“无规矩不成方圆”了,那时候欧洲还在古希腊时期,美洲大陆还是印第安人时代,但是 从古至近代中国文化讲究的是悟性而不是直截了当的教育,成才几率不高,容易出圣人,而普罗大众被普遍忽视。
缺少简单有效而有趣的学习方式来教给学龄前孩子,(我们总不能一天到晚吼着孩子:“孟子曰:无规矩不成方圆,你要是这样下去, 你将来只能去放牛”,这不正中下怀嘛,放牛是多有趣的事,按照他的逻辑,放牛比当富豪要有趣很多的。)
我们用以色列人发明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
那么 什么是规则
我们强调遵守规则与培养规则意识的必要,并不是扼杀孩子的天性与创造力;相反,遵守规则,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最终都是得利者,规则有社会背景和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不可代替性,社会规则与法律规则是一个有序社会的基础;当然浑水摸鱼者世代俱有,可是结局都不太乐观。
假如我们把整个社会看成一台电脑(服务器),电脑的运行程序有一定的规则逻辑,每一个程序(人)的运行都按照这个逻辑规则来运行,电脑会很流畅。当具备一定条件以后,我们可以改写规则,形成新的规则逻辑,提高电脑的流畅度和运行速度。当有违反规则逻辑的程序威胁到整个运行规则的时候,轻者被“隔离”重者要被“卸载”,最严重的混乱就重写规则“重装系统(暴力革命)”,这时候 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都要经受战火的苦难
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讨论整个社会的规则,只让学龄前孩子有规则意识并遵守规则,是为了孩子能更好的生活学习与度过初进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为下面的训练打好基础,没规则,下面的训练都不可能完成。
所以需要家长,用4-6节课通过体验(下棋或者其他的活动)让孩子初步理解与遵守规则。
字都是现码出来的,还是明天继续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