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洞·零壹

(2007-11-20 19:23:00)
标签:

生活记录

感悟随笔

生活

谈天说地

休闲

洞·零壹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已成为过去式,但仍然存在,仍被某些人需要。中国书店就是其中之一。这间连锁店铺专门贩卖旧书,与时代脱节的读物,想来不是必需,所以某种程度上,它算是奢侈品。

新街口丁字路口向西路南,新华书店对面,邮政局旁边,是学生时代总去的一家。木头门还是老式的,油漆班驳,走进去是里外两间屋子,还不及现在一套两居室大,书籍漫天遍地,只留出仅供一人通过的走道。由于是国营,卖的亦是旧书,工作人员都有股以店为家的劲头,书架上常赫然摆着撕去商标的玻璃瓶,雀巢咖啡或山楂罐头,如今泡着酽茶,还各自加了不同的料——菊花、枸杞、麦冬、莲子芯、胖大海,从不避讳。这种懒散的态度并未招致我的抗议,相反极为享受那种松弛。早年间的冬天,店中央还生着火炉,有人放一块烤红薯在上面,整间书店都甜丝丝的。后来搬家到安定门,遂改去灯市口那家,营业面积大了,通道宽敞了,却亦没有了随意慵懒的感觉。琉璃厂荣宝斋二楼的店面偶尔光顾,图书馆仓库般的气氛很是令人着迷,稍不留神便有沦陷一整天的危险。

中国书店就像一盏老情人家的灯火,在奔涌向前的生活中没有丝毫眷恋,但只要经过,一定记得起,鲨鱼捕捉血腥般敏感。其实倒也不会怎样,绝非自虐式的怀旧,亦不勾惹凄凉,那里是一个洞,人跳进去,便能暂时与现世决裂,沉湎于自己的内心。

喜欢旧书胜过新书。泛黄页面带来阅读的舒适感,是天然的视力保护色,并且那时的纸张有种毛茸茸的质感,摸上去十分柔韧,现在的纸大多洁白胜雪,锋利,脆薄,翻阅时发出刺耳声响。

在中国书店会买三类书:外国小说,戏曲曲艺,画册。

这里的外国小说多出版于80年代,封面全是结构感极强的隽永版画,许多短篇集子收录有现在难以找到的篇目,但最最重要的是,那时的译者还都敬业,懂得文学,不缺乏语感。今日不同了,各行各业里混不下去的人都跑来做翻译,颇似相声现状,想要看出一本书的好必须先过托福90,熟练掌握由中译本想像出原文再自己翻过来的技巧。

京剧,昆曲,单弦,大鼓。这些在专家看来格调高低不同的曲种,我都爱得要命。喜欢它们的文本多过演绎,因为可以抛开对戏子一个亮相一个拖腔的关注,直接面对文字本身,独自想像那些比宋词更俗丽、比话本更香艳的烟火故事。如今愿意出版这些文字的地方不多了——人们的注意力转向深奥的研究与野史,也就惟有旧书店还能找到。

中国书店拥有最多的就是水墨画册,心情好时会买郑燮的风竹、马湘兰的墨兰、八大山人或李苦禅的小品回来看。这些画与文章是一样的:谋篇布局,启承转合,哪里重墨,哪里留白,掌握一切的技巧之后,还要记得把画者的内心镶嵌进去。字帖则不问津。与画比起来,书法是更玄妙百倍的游戏。曾跟自己立下约定,有两样游戏需等到三十岁后才可以接触:书法与围棋。

今天买到一本《北平俗曲略》,记录了弦子书、南词、灯影戏、荡湖调、窑调、清江引、莲花落、焰口、道情等六十二篇民间曲艺文本。略翻之下,确实俗得够味。今天的人,在表达中隐匿了太多本能,文明是文明了些,却嗅不出刺激的味道。难怪古代人饮食清淡,现代人都爱吃辣——总归要找点平衡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