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杏仁豆腐,莫道不销魂

(2007-07-07 14:42:17)
标签:

美食

文化

谈天说地

爱情

杏仁豆腐,莫道不销魂

 

 

每次吃杏仁豆腐,总伴有某种莫名且微妙的性遐想。并非自己对色情有特殊的偏好,只是早就被医师定评为发散型思维,生性喜好胡思乱想。

 

如今已经很难追查,占便宜(尤其是占女人的便宜)这档事何以叫做“吃豆腐”,我个人比较倾向的说法是:从前开豆腐店的多是夫妻档,女人靠水吃水,于是养得玉肌雪肤,绵软赋弹,引得平日不理家务的男人们纷纷前往,饱口腹之余,也顺带一饱眼欲。久而久之,家里的那位开始抱怨,每每话里藏刀地揶揄挖苦,得得!甭问喽,又去吃豆腐啦?

 

我不知道豆腐对肌肤容貌的改变是否存在科学依据,但中国人是最爱使用意象的民族,单是豆腐的外观与触感,就足以令其鹤立于脏乱的菜场,在平民食品之中冰清玉洁起来。曾在网上见到更露骨、也更暧昧的说法:为什么占便宜叫吃豆腐?这还不简单,欺软呗!——如此直奔主题,汗颜之外,也真是叫人佩服。

 

与豆腐一样,杏仁同样带有女性化的色彩,蕴含着暧昧的意味。汁水饱满的杏子,吃光后剥开硬核,除去棕色外衣,便显露出嫩白爽脆的杏仁。若是仔细端详,难免不令人想起古代美人那张线条柔媚、气色爽净的瓜子脸。

 

杏仁豆腐其实并不是豆腐,而是以杏仁研磨成粉,调以琼脂,使其凝固成似豆腐般的形态,再推入桂花糖水中食用。既加入了养颜润肺的杏仁,又有着近似透明的质感,再配上无限阴柔的“杏仁豆腐”之名,这一碗小食,陡然间便有了贵妃的气质。事实上,它也确实出身名门。起源于满族,清代流传于宫廷,就连满汉全席上也有它的惊艳一瞥呢。

 

现在的北京城里,杏仁豆腐越来越难觅其踪,那快得令人心跳的发展速度,实在不是它的舞台。于是,索性犹如与范蠡私奔的西施一般,隐匿在陌巷深处,幽幽地玩味起低调的性感。

 

自己常去的那间,在北大医院对面,名唤文竹奶酪店,因主人名字中带个“竹”字而得名。文竹配杏仁豆腐,恍惚有才子佳人之感。比之连锁化的三元奶酪店,这里的杏仁口感更加丰富,桂花糖水也调得恰倒好处,不至寡淡若无,也决不会浓重生腻,抢了杏仁的风味。

 

热天午后,时常烦躁地在房间里转磨,字也写不下去,书也捧不起来。我又是极不喜欢用空调的,并非环保主义云云,只是觉得炎夏里最舒服的事不是制冷,而是清凉。每遇这种情况,救星只有一个:文竹奶酪店。

 

通常会吃上两碗。第一份,如饥似渴,风卷残云,仿佛难捺的情人之约,贪图快感而不知其味。第二份,心境初定,柔情渐涌,用调羹割下一小块,连着桂花糖水一同送入口中,舌尖翻转,细细品味琼脂的滑嫩与杏仁带着微涩的甘饴。食毕,周身清凉,心静如水。走出店门,走进艳阳之下,不骗人地说,真有云端漫步之感呢。

 
后来,在南锣鼓巷又寻到一家奶酪店,不但店名相似,叫做“文宇”,连供应品种、介绍字牌、食品味道都如出一辙。问过才知道,根本就是一人所开,分号是也。起初,我还为发现了新的选择而惊喜连连,如此看来,食物如美人,纵使茫茫人海,但让你真正销魂的,也只单是那一个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