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庆二三事

(2009-10-19 09:49:22)
标签:

杂谈

       国庆二三事(二)    

                                        螃蟹

      先前说了行的。再说说吃的。

      要是说螃蟹这玩意儿咱们还真不生疏,小时候在湖边放牛,在小河里游泳什么的,时不时能逮住一只。栓上草绳,让它横爬竖爬,给咱们取乐,童年于是留下了一些美好的记忆。但那时候没想到要吃它,也不知道它是一道美味,以致在30多年后大行其道。卖的比猪肉贵上几多倍。那个时候最想吃的就是猪肉了。没多少人对它感兴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记得前两年北京有一老乡请我们在月坛大厦吃饭。期间一人上了一只螃蟹,我悄悄地问服务员,这东西多少钱一只,服务员说:168。让我大跌眼镜。心里有点堵的荒。赶忙地给儿子打了个电话。说它NND,这么个破东西还不够二两,168呢?儿子说,物以稀为贵噻,现在不是你小时候了,大家对它不感冒,都想吃它有不贵的?过了一阵子。我家楼下开了一家买卖,几平米见方的招牌就写着阳澄湖大闸蟹,敝人好事。进店先看了一下,再问怎么卖,说是368元一斤。一只不到四两,一斤也就两三只,可不是一百多块钱一只吗?真是时代变了。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湖边乌泱乌泱的到处都是这玩意儿。仔细一打听,原来是上年咱们人民政府不知是什么缘故在策湖(老家邻县一个淡水湖)放了许多的蟹苗,现在长大了,正是成熟季节。据说蟹苗还是飞机插放的。于是头脑精明的人就开始晚上左手拿着手电筒,腋下夹着化肥袋子,右手拿着逮蟹的工具(这工具一句话说不清,一会儿再说)。沿着湖边转,大概是十一月份前后,螃蟹不知咋回事,晚上老从水里爬上来。用手电一照,再用那工具一扑,就抓住了,放到化肥袋子里。大家注意了,放到化肥袋子不是要准备上咱们贫下中农的餐桌,而是次日早上,座早班轮渡去江南那边的黄石市,走街串巷叫卖。每只大的两毛五,小的两毛。以补贴家用。两毛一只,实在是很诱人哈。于是我也准备上阵了。化肥袋子手电筒都是现成的,就缺一逮蟹的工具,也难不住咱,找一根铁丝。弯一直径20厘米的圈,找块蚊帐布蒙上,再找一根两米左右长的竹棍将铁丝绑上就成了。多少年以后,我和我夫人去紫竹院公园玩。见有小朋友用类似的工具逮小鱼儿玩,小朋友高兴的很。突然想来逮螃蟹的日子。那时候可不是为了玩,就为了那两毛钱,一逮有时就是通宵,能逮三只五只的。动手能力,忍耐力,吃苦的精神都得益于那那时候,生活磨炼人哪!!

   

    上面说的这事儿好象跟国庆没什么关系。好在不是高考命题作文,想到哪儿写到哪哈。这次国庆到昆山,儿子和女朋友也跟着去了。用他的话说,没有别的目的,就去吃阳澄湖的螃蟹。这螃蟹吃的代价也高了一点,来去的火车票就一千多呢。到昆山的第二天早上,我和弟弟开车去阳澄湖边上,就见湖边有卖螃蟹的,这回可见着货真价实的了。打听多少钱一斤?人家说不论斤,论对儿卖。还第一回听说这东西论对卖。卖螃蟹的老乡说了,大的35块钱一对,小的30一对,所谓一对就是一公一母。大概三两左右,一对就是六两,合五块钱一两,五十块钱一斤。比北京便宜多了,所以立马兴奋起来,说不用挑了,便宜!结帐的时候算错了,多给了人家20块钱。所以啊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得意忘形,更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晚上吃了感觉不错,第二天早上又去买了吃,晚上妹夫又去买,这么连续地吃就不行了,吃完后脸上和手掌有痒的感觉。夫人提醒说,是不是吃螃蟹过敏啊?这么说还茅塞顿开,莫真的是的。于是不敢吃了。不吃就不痒了。这叫什么?叫命苦。想吃的时候吃不起,等吃得起的时候,过敏。。。。。。

 

                    奥灶面

     第一次听说这词儿吧?我也是。

     在上海太平洋百货边上的麦当劳里,碰到一位十分热情的服务生,他老人家看上去怎么都年过花甲了。因为我们带的行李比较多,有点挡道儿,他帮我挪挪。我潜意识说了一句这是我的东西。他说知道是你的东西。从外地回来吧?去哪儿呀?话就这么搭上了。说了几句,老婆说了一句很不时宜的话:你怎么这么大年纪还上班?我连忙用带点北京口音的普通话批评她:怎么说话呢?好在老头不在意。还笑咪咪地说:问的好!见他从裤兜里掏出一棕色皮夹子。在我眼前晃了晃。说看到没,我是干这个的。皮夹上面有英文警察的单词。意思他是警察局卧底的,执行的是特殊的任务。老婆英文不太好,还没搞清楚是么意思。一头的雾水。还说我是退休了,再多挣一份钱,好的很!我赶紧的面上露出敬佩之色。听说我们去昆山,老头赶紧给我们介绍昆山的名吃奥灶面,说都一千多年了,每天去吃的都得排大队。排大队我见过。所以留下印象了。到了昆山后跟弟弟说起这事儿。弟说,你知道的还不少。没有老头说的那么邪乎,好象这店也就一百多年,没有千年。明天早上咱们先去吃面。再去湖边买螃蟹。

 

    早上去了面馆,吃的人还真不少。我们赶紧的找一张桌座下来。桌上的面汤还没擦净,看的出来上拨的刚走。我们付了面钱,座着等着。这时来了两位老夫妻座在我们对面。知道我们是外地来的。连忙跟我们介绍这奥灶面的典故。嘿嘿,,中国的事儿都是千篇一律的,千回百转的,你听了后,觉得怎么这么耳熟?说是很多年前,昆山有一妇女,卫生很不讲究,但做面好吃的很。吃的人贼多。又不太卫生又好吃。昆山人就称为奥灶面。大家能想象的出来,昆山本地方言对不卫生有些埋汰的发音跟奥灶差不多。但不是奥灶这两个字。所以还得编个故事。这就扯到皇帝老儿那儿去了。话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昆山吃了奥灶面其味无穷,于是问叫什么面?有人说是奥灶面。皇帝问是什么个意思?答日:这面好吃奥妙全在灶上,所以称奥灶面,皇帝点头称是。这道理还真是不错,什么好吃的东西奥妙不在灶上呢?

     面上来了,我也没吃出什么特殊的好吃来。用我弟媳的话说,一大碗酱油里下点挂面而已。我点的鲍鱼面。看挂在让店里墙上的报价。才五块钱一碗。心中窃喜。便宜啊,鲍鱼怎么都和五块对不上号哈!吃的时候才知道所谓的鲍鱼就一块草鱼肉油炸一下,再放到面汤里。敢情此鲍鱼非彼鲍鱼也。倒是夫人吃的津津有味。还怪我不该乱编排人家。要尊重民俗云云。这点我倒是充分的理解,昆山人吃奥灶面犹如武汉人吃热干面,道理是一样的。有一公司的同事,内蒙的同志。有一次我请她去九头鸟吃热干面,吃的她此牙裂嘴的。说又咸又硬,一股子碱味,嘿嘿。要不怎么说,理解万岁呢。。。。。。

 

    想起那位在麦当劳卧底的老同志,我的心情豁然开朗。人家的心态多好。又想起有一篇小学生作文的开头:我家院里有一棵百年古树,历尽千年风霜,仍然枝繁叶茂。。。。。。生活中不是没有快乐,但要自己善于寻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国庆二三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