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冒死转载一篇写得很好很好的文章《又见桃花》

(2007-07-24 21:31:06)
冒死转载一篇写得很好很好的文章《又见桃花》 

    桃花在我的印象里是一种很神奇的植物,或是另有所指,古往今来,有过无数吟咏桃花的诗句或是文章,不过几乎都很悲伤,大概是因为看到桃花的人大都十分寂寞吧。经常记得的诗句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或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所以凡是有桃花的地方大多离不了生离死别的情绪。  小时候看过电影桃花扇,虽然现在已经不大记得那里的情节,但是依然对里面那种伤逝的感伤留有意象。

    少年时狂读金庸,最喜欢黄药师,一半是因为他的古怪不羁,一半是因为他太会享受生活,能够选择一个开满桃花的海岛索居,让人羡慕不已。

    王家卫的古装电影中往往少不了桃花,比如东邪西毒,桃花的凄美,以及黄药师和盲眼剑客因桃花而生的恩怨纠葛,少了桃花一切都将缺少动人心魄的妖媚与难以名状。

    是桃花因人而寂寞还是人因桃花而更感伤,从来不得而知,可能桃花只和春天有关,但春天总是太短,而世界又太过善变,所以才会有关于桃花源的向往,试想桃花源口,花瓣委之流水,一切自然而然,所以只知有汉不论魏晋应该是一种曾经沧海之后的淡漠吧。

     桃花的美大概是因为有像桃花一样美的人物,来自民间,自生自灭,虽平常脂粉,亦掩不住自然的一种风流,感时而发,顺时而去,乡野路旁随处可见,桃花不语而观者心动。

     曾经在北京见过最惊心动魄的桃花阵有二:巨山的路边;八宝山的后山,两处的感觉截然不同,巨山一麓,桃花含羞带雨,自是一种脉脉的情绪,而八宝山的一脉则是开得奇诡浓艳直指人心,大概桃花也会因势而变,同时也会因逝而变罢。

     传说中,桃木是辟邪的,因而尽管桃花阵中轻雾缭绕,但仍然是干净的,从前听说古时的隐士有很多都住在桃花深处,虽然无从考证,但如果你曾见过两处的桃花阵,大致能够想像桃花深处的恬淡与清奇。

     见过最神秘的关于桃花的电影,黑泽明的“梦”,其中有一段关于桃花仙人的描写,其中几乎没有台词,光影浓重,用一个儿童的视点来讲述他自己的感觉,匪夷所思而又感同身受。

    桃花给人的感觉是潜移默化的,初时,不曾察觉,只是从文字上略有印象,之后,不断的有视觉的痕迹在加深,每一年的桃花可能都从你眼前一现,不曾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就是这样,这一点点的影子慢慢地在你心中生根发芽,直到有一天突然的触动你,卒不及防。

    如果梅、兰、竹、菊是古人心中的君子象征,那桃花一定是放浪形骸之人心中的楚王之梦。因为单单看去,桃花没有梨花的清纯挺拔,总是带有一丝“妖媚”的世俗,也没有杏花的质朴天真,似乎总和“风流”二字关系暧昧,但桃花依然可以不顾一切的开着,在每个春天,并且总是漫山遍野的怒放,正如那些曾经真实的爱过活过的曼妙生命。

    眼看四月的春天又要过去,希望某一天的时候会下一场雨,给一个机会,让我能够提一壶酒,出发,去到那个桃花开得惊心动魄的地方,坐在桃花树下,与它共谋微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这样如何?
后一篇:应邀来更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