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10点多,我居然逛淘宝逛饿了,就泡了面吃。本来那个方便面是很难吃的,但是我不是委屈自己的人,配上垛椒豆腐乳和泰国辣椒酱,那碗面就被我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吃完就开始犯懒,猪命啊。但是我妈从小就教育我说吃完饭不能马上睡觉,于是我打算活动活动,站起来打了一盆热水泡猪脚,一边看电视一边泡,真舒坦……吃饱了也暖和了,还是想再坚持几个小时再睡,让那些面能够慢慢走到腹腔下游去。于是接着上网,逛博客,看了很多人的故事,熟的不熟的,看来看去,就开始反省自己的博客为什么总是寥寥几句?为什么总是没有逻辑也没有条理?没有提示也没有解答?
是啊。我不止一次被我的“读者”抱怨,说我太过简略。对,我为什么就不会说个完整的故事呢?
记得小学上作文课的时候,最恨的文体就是议论文,最喜欢的是记叙文。那个时候肯定没少写故事,比如:公交车让座、搀扶大妈过马路(其实大妈不想过)、自己洗衣服洗脸、六一儿童节难忘回忆……如果没记错,小时候的作文还常常得奖,真是强项啊。但是现在,想说个完整的故事,却憋不出完整的句子。
这些年真是积攒了很多好故事。悬疑的、甜蜜的、悲怆的、荒唐的……有的是听来的,有的是身边人的,有的是自己主演的。可惜,这些故事都已经变成漂浮的感性的形容词的堆砌,早已经没有了梗概脉络,也没有讲述的契机和意义。之所以记得,也就是因为那些感觉会在生活里一再重复一再提醒。就好象你不记得你吃过臭豆腐,但是有一天你闻见那奇臭无比的味道,就会想到以前吃的情境和味觉。
老实说,当一件引起我强烈反应的事件发生后,我都会选择花大把的时间去平复而不是去记录。开心的事,就尽情开心完拉倒;不开心的事大哭之后,还记着干嘛?!添堵的事已经够多了不是吗。这样久而久之,我也就只剩下“开心”和“不开心”这两个肤浅的形容词,构架起自欺欺人的空白记忆。像高中学校里雪后的操场,没有任何足迹,白晃晃的一片肃静。
朋友们都知道我是个detail person。姐妹淘时会噼里啪啦悉数每个事件的每个小细节。某男挖鼻孔用的是哪根手指;某女不合身的连衣裙错在哪个细节;某男劈腿的蛛丝马迹;某女失恋的来龙去脉……但是说归说,做归做。真让我动笔写下来,我就会干瞪眼写不出。灵光乍现只一瞬,拿笔找纸开word的功夫就忘了。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我懒。
今天是个例外,我正勤快地在解释为什么我不会说故事。是啊,为什么呢?为什么不能写一个完整的感动自己的故事呢?为什么不能写一个让自己毛骨悚然的恐怖故事呢?为什么不能如实记录某一天的某一个片段呢?为什么面对自己如此哑口无言呢?……记录的意义不是为了被阅读。正如一位“老者”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过“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好吧。我的故事只能悄悄说给自己听,就像被窝里的自言自语,浴室里的轻声哼唱。我的故事,带着我特有的语气助词和我的偏执,就这样成为无从下笔也不能分享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