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陪着何老师与《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作者覃彪喜先生,去四川的高校做巡回演讲,两场讲座下来,让我惊艳这位低调务实畅销书作者演讲水评之外,更让我感慨当今大学行政化迂腐与搞笑。
甚至某些大学把听演讲算到了学生修学分课里面,也许是因为去高校演讲的名人太多,学校为了顾及演讲人的面子怕冷场,所以把这个做成了硬性的规定,并且有的学校还把欢迎与招待演讲人,都做成了一个可行性方案,根据演讲人的级别与制定其的待遇。
这位覃老师生性压得住场子,游刃有余的调动下面听讲学生的积极性不说,2小时的演讲下来颇让人感到愉悦,掌声不断笑声不断,中途互动性问答也配合的相当好,不仅让听众与受益者都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更让人在不知不觉被他的观点所吸引。
我很欣赏覃彪喜先生的书中所想表达的那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当今高等教育永远无法交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这也是《读大学读什么》所给我们带来的一种新的思考模式。
读覃先生的书与覃先生做交流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我很喜欢覃先生那种发散性思维背后的睿智与淡定。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与他人做“交流”就一定要找一个很有想法的“对手”,而不是盲目的去说一些废话,一点用处都没有。
一个好的对手就如一本好书,你总可以在彼此思维碰撞的瞬间受益,一个差的对手就如“臭豆腐”,你总能够在其间感受到“腐化”的味道。
这就好比演讲人与听众之间的关系,遇到好的演讲人也许2小时的演讲一晃即过,遇到差的演讲人要他讲个2小时,对台下的观众注定是折磨。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很多场的演讲,一遇到官员演讲就像在上政治课,遇到有些迂腐的学者演讲就像在上催眠课,遇到一个能够调动大家气氛的演讲人无疑是种荣幸。
所以听演讲跟与人交流是同样的道理,就像交朋友一样,与优秀人交友,你会在优秀人的思维中提升自己的智慧,与优秀的人做交流,你会从中读出自己的不足。
当我们在看成功者光鲜亮丽时刻的时候,我们回过头去看看他们所在成功旅途中的所遇到的艰辛,波折,失忆,无奈,即使走投无路也不会对生活妥协的勇气与决心,换成是你你会坚持得下来么?你会一直在路上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仰么?你学得会不抱怨么?
成功人的不凡之处:不在于他成功,而在于他比别人更努力,更懂得自己究竟需要什么的那一份坚持与承担。
作者:海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