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工作也是选生活方式
(2009-11-12 20:33:26)
标签:
就业求职大城市县医院生活方式深圳杂谈 |
分类: 社会时评 |
X名牌大学医学博士毕业,他最初的目标是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医院工作。可让X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到这些医院去应聘居然都被拒之门外。医院领导说自己内部人员都消化不了根本就不需要新人。这让X倍感沮丧,就在X万分无奈的时候,一家县级城市的医院像X抛来了绣球:“只要X可以到他们医院工作,医院不仅仅给他提供博士安家费还会给他解决住房问题。”这会让X又不乐意了,虽然那家县级医院对他开得条件很好,但他好歹也是一个名牌大学的医学博士生,他怎么能够让自己屈就于一个县级小医院?他同学会如何看他?他未来的结婚生子都要蜗居在哪个县级城市,并且他的下一代也无法享受到大城市的种种便利与待遇,他觉得这对他自己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事。
于是X继续往大城市的医院投递简历,最终依然音讯全无,经过X一打听才发现,这些大城市的医院都倾向于用博士后或者海龟博士他们对本土博士有偏见,无奈之下X最终还是选择了那家县级医院。他虽心有不甘,当他到哪家县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他的心慢慢的放平衡了,并且他还时不时的听到在大城市的同学向他抱怨大城市里的竞争如何的大,医院的高手如何的多,薪金待遇也没他好。。。。。。X开始觉得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大城市虽然有很多的好处处处都可以让人感觉有希望的东西存在但大城市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自己虽然是名牌大学的博士但不一定会受到重视,要把自己安顿下来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而自己在县医院工作一去就有房子职称又可以做自己想做的课题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都特别想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工作,或者都希望在自己上大学的城市留下来,他们总是固执的认为自己读了那样多的书目的就是为了在更好的城市生活,即使这样的城市工作不好找工资不高也无所谓关键是自己可以在这个城市活下来就对了,大城市经济发达,确实存在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城市所能接纳的新就业人口毕竟有限,且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心理学家们对职业选择的研究或许能部分地为我们提供答案。他们认为,人主要分为六种类型,并描述其各自的特征和适合从事的职业。
现实人
这类人习惯于寻求目标和创设目标。
他们喜欢操纵工具、机器,与人和动物打交道,能适应客观自然和具有具体任务的环境。建议从事技能性的或者非技能性的劳动以及 农业、工业和室外交谈等职业。
社会人
这类人习惯于选择那些要求利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和对人感兴趣的工作。
他们适合要求理解他人行为、缓和他人行为的环境。
建议从事社会工作、咨询、调解、教育和一些要求组织他人的职业。
智慧人
这类人习惯于选择那些利用智慧来运用字、词、符号和观念进行工作的生活环境。他们适合于要求具有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工作任务。
建议从事科学研究、教书或者写作的职业。
常规人 这类人习惯于选择那些传统和社会承认的目标任务。
他们适合于要求对许多信息进行系统和日常处理的环境。建议从事会计、各种机关工作和行政工作。
事业人
这类人习惯于选择那些有高度能量、高度热情和冒险性的工作,以及具有关键作用和推动作用的目标或任务。
他们适合于要求口头奖励、命令和说服他人的环境。
建议从事销售、管理等职业。
艺术人
这类人习惯于利用感情、直觉和想象来创造艺术形式和艺术产品。
他们适合于要求运用感情、想象来欣赏、理解或创造艺术形式的环境。
建议从事写作、美术和表演艺术。
大学生们找工作的时候更应该量体裁衣,多考虑一下自己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与生活,这根城市大小没关系,关键是自己能否适应哪里的环境,自己未来几年能否在哪个城市找到自己未来的航向。
第一份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多问问自己究竟在工作的公司中渴求得到什么?这个公司对你未来有什么样的影响?你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你不一定把目光放在外企国企或者合资企业上,不一定把城市作为首选,你可以把你找工作的范围尽量的扩大化,多选择一些中小企业或者刚成立之初的小公司,这些公司虽小,不代表他未来没有价值,并且任何公司都是从小公司做起的人,如果你可以在这些小公司里贡献自己的才干,多年以后你就会成为这些公司的元老,你的资历薪水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作者:海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