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培训认证机构有多猫腻

(2009-06-12 17:50:03)
标签:

就业

职业培训机构

猫腻

教育

分类: 社会时评

冰今年读大三,读哲学专业的他在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寒冰中,感受到了自己毕业后找工作的艰难,冰在恐慌之余想方设法的就读于一些“传说”中的培训机构,那些机构在招生简章中都说得非常好,给他们授课的老师更不忘像他们传输机构理念:大意是只要大学生就读了这样的培训机构,获得了他们机构认证的文凭,他们大学毕业以后就算他们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拿上他们的机构培训证书,就可以拥有好工作,因为这些机构文凭是获得国家职业培训中心认证的文凭。不仅如此冰还在自己学校开始的普通话培训机构与管理培训机构拿到了普通话甲级证书,市场营销专业证书。

大四毕业那年冰的手上不下10种证书,C照,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会计证,调酒师证,秘书证。。。。。。在这些证书的背后,冰付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父母的金钱,还有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

当冰手里攥着这样多的认证书与他哲学系学士的文凭去找工作的时候,他却绝望的发现他那些所谓培训机构吹嘘保证赢得“金饭碗”的证书就像一堆废纸一样,还增加了用人单位对他的看法,觉得这个哲学系的学生看似很有就业意识与先见之明,而实际是 “不务正业”忽略了他的本专业的价值。

随着大学生就业的日益严峻,大学生考各种各样的培训职业鉴定证书已经成了一种大势所趋,这也刺激了职业培训市场的繁荣兴旺,当今的职业培训市场可谓是花样百出,只要他们的机构有个国家职业等级鉴定的公章就可以明目张胆的招生,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写些华而不实的就业信息吸引生源,甚至有的职业培训机构还打出了包签就业合同之类的诱饵。

这样一来使得原本就担心就业压力的大学生还以为自己找到了避风的港湾,找到了救生圈,纷纷的跑去参加这些培训机构,短期培训以后,这些职业机构又以一纸国家职业鉴定证书的名义让学生们顺利毕业,甚至有些学生压根就没怎么上职业机构的课他们就奇迹般的毕业了,他们交钱的目的就是为了拿一纸职业机构的证书。

现在的职业机构有多“歪”,就像参加职业培训的大学生培训的老师个个看似头衔都很不错,其实大多数都是一些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他们每讲授一堂课就会有30-50的报酬。甚至有些职业机构连教室都没有,把招进来的大学生直接和另一个职业结构合并招生,少辄800-1000的短期会计培训或者市场营销人员培训,多辄2500-8000C照培训,微软计算机认证培训。。。。。。

在这些高价培训短时间考证的背后,可想而知我们当今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是多么的担心与忧郁,当今的大学生职业培训机构又有多少猫腻隐藏在职业鉴定的背后?

与其是大学生去参加什么机构的培训证是为了拿什么国家认定的职业鉴定证书,不如说大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而不惜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那些先甘情愿拿钱给自己孩子参加培训的大学生家长们,不知你们是否想过自己的孩子真的需要那些证书吗?或者自己的孩子压根就不需要这些证书,他们仅仅需要的是一个证件加大求职的砝码,甚至有些大学生以为了加大求职筹码必须得去某培训机构为名骗自己父母的钱供其挥霍。

鲁迅先生曾说:“这个世界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当大学生们开始“无厘头”的涌入原本黯淡无光的职业培训机构市场中,开始可笑而可悲的为了一纸证书而考什么职业资格鉴定的时候,当大学生宁愿舍弃自己所学的专业参加职业培训机构的时候,他们养活的不仅仅是培训机构的公司,更加大了一大批以培训为名的公司不断像盲目追求证件的大学生圈钱。

在这些以国家职业鉴定培训证书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当代大学生的悲剧,也看到了当今高等教育的悲哀,甚至在这些所谓的国家职业培训机构证书堂而皇之的成了大学增加自己额外收入的一道“甜点”。

比如中医药院校的医学美容师培训,心理医师培训,中医师考前培训,一些语言类院校的四六级考试培训,托福雅思培训,一些专业计算机院校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程序员认证培训。。。。。。

在这些高校加入职业等级考试培训的背后是教育的默哀,也是当代大学生的悲哀,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来说你们一定要有高校也是商人的意识,不要错误的认为自己的老师鼓励你们参加这样那样的培训是为你们好,其实在更多的时候鼓励学生参加培训的老师也是业务员,他们鼓动的学生越多自己的奖金越多,更何况高校开始培训机构的目的也是赢利性的,表面是本校的学生与外校的学生所收的费用有几百块的优惠,而实际上又有多少社会人士参加高校培训机构的所谓职业鉴定的培训呢?

诚然有些培训机构也造福了很多的大学生比如新东方,北大青鸟等,但这些机构在大学生培训市场属于风毛麟角,还有无数多的培训机构是以骗钱为目的,至于大学生他们自身学到多少与他们压根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只负责发证,甚至在现在的大学里还有无所多的学生在代理这些培训机构的“衍生物”,他们以赚取培训机构50-100的好处费为名骗自己的同学去参加所谓的职业培训机构。

这好比一个大学落榜的考生与家长,家长恨巴不得花大钱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唯独没有这样的读书渠道,这时忽然有个大学生模样的人走过来告诉这位落榜生与他的家长说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可以免试入学,于是落榜生和家长们都兴奋的去交钱读书去了,那个为这个落榜生提供信息的大学生也从中获得了200块的报酬,至于那个落榜生读的学校好不好,毕业以后工作好不好找,都不管这名大学生的事,他只是一个传话的。

大学生盲目参加培训机构,盲目获得等级证书,盲目认为自己学校开办的培训机构就是好的背后,是被自己盲目的职业培训证书就可以找到好工作的观念所误,是被自己的不自信所误,大学生就业是很困难,但不至于困难到要靠考所谓的等级证书的证明去存在自己的价值,假如大学生都去读职业鉴定证书去了,那大学开办的价值与专业特性又在哪里呢?

辩证思维,是大学生学习思考择业的一种方式,在辨证的基础之上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充分认识到专业的局限性与就业市场的特殊性,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特性与未来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的去选则考一个所谓的职业鉴定证书,这也许增加了你就业的砝码,但绝对不是像冰那样为考证而考证,为职业鉴定证书而去学习,这样不仅加大了自己家庭负担的同时,又加大了自身的压力。

作者:海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