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滋生了一个“高加林”
(2008-12-28 21:06:20)
标签:
《人生》知识分子庄稼人航向高加林 |
分类: 书评影评 |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滋生了一个“高加林”
重读路遥的旧作《人生》依旧让我很感动很震撼,同时我也很同情“高加林”这个悲剧似的人物,可悲的人必有可恶之处,高加林的“恶”在于铭记自己存在的同时,又忘记了自己的出身,认可自己出生的同时,又忘了自己的存在。
浪漫青年高加林以一个高中毕业知识分子的形象习惯性的与自己出生农民的山村画了一个“界限”,自以为拥有知识分子态势的他,清高的他以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可以当县城里的老师就是比玩泥巴的庄家汉子高一等为荣,可以发几篇优雅的文章就是一种读书人与农民相距甚远的气质。
当准备继续大鹏展翅的高加林突如其来被乡里的领导儿子三星顶替了他做教师的资格,打回农民儿子原型的高加林在颓废迷茫之余,又不余力的像庄稼人展示着自己的存在,自己是干活的好手,并且赢得了村里最美的姑娘巧珍的爱慕,自持有文化的高加林着迷于巧珍的美丽与痴情,又难以放弃自己所谓知识青年的身份去爱这个叫巧珍的女子,就在高加林敢于以农民的身份与同是农民的巧珍谈恋爱时,一场不经意的高加林身份转变,又让高加林恢复了原来的城里人身份,这次他的头衔是县里的记者,彻彻底底的文化人。
因为高加林工作干的突出,使得他的老同学家事身份显赫的黄亚萍深心爱慕,甚至不惜与自己未婚夫断交也要爱高加林,并且还说服高加林放弃县里记者的工作等到她父亲转业时和她一起回省城工作,鬼迷心窍的高加林又一次为了理想背叛了他的爱情,他甚至觉得只有黄亚萍才适合自己的身份,他们有共同的思想与目标,而大字不识的巧珍只不过是文盲自己与她结婚充其量只是个农民,伤心欲绝的巧珍嫁人了,高加林也因为一次意外的升迁与一次意外的后门告密重新回到了农村。
尽管黄亚萍也口口声声的对高加林说自己可以为他放弃自己的身份地位,悬殊差距太大的两个人就算在一起也是让另一方有无比大的压力,更何况高加林心里爱的只有巧珍,黄亚萍不过是他的再一次跳板,而高加林之于黄亚萍来说仅仅是罗曼诗篇的另一种版本,她喜欢追逐的是闪耀的人而不是落幕后的高加林。
经过一连串的几起几落以后,高加林的生活又重新回归到了远点做回了农民,当他得知自己爱的巧珍嫁人悲从心起,却无从挽回,即使说再多无力的话也是苍白,他也不过是见利忘义的小人而已,真正大爱的是巧珍。
爱有时让人感到自卑,大爱却让人感到伟大,《人生》里面爱的最伟大的是巧珍因为她爱的是高加林的一切包括他那些所有的缺陷,爱的最渺小的是高加林他总是自卑的以为自己在拥有一切以后就会过得很幸福,而实际上当一个人什么都拥有以后回过头来看所走过的路程才发觉最好的幸福已经错过了。
人生就是这么奇怪,当赤裸的人性开始披上一层虚伪的霓裳,当一个人为了改变现状为了所谓的华丽而背弃最初的感动与承诺的时候,这样的人不值得同情,就如高加林,自私的人始终爱的是自己,披上知识分子的纱衣却拥有的不是知识分子纯朴的本性而是商人般的特质,是不值得尊重却又值得所有所谓知识分子的人反思的。
如果像高加林这类人仅仅是拿知识分子的皮去崭露自己所谓的世界观人生观哲学观,这些都没有最基本的庄稼人有价值因为他们靠土地吃饭靠自己的劳动吃饭,知识分子仅靠所谓的高度与深度所谓的精神信仰与对人事的清高态度就能够吃饭了吗?试问当下又有几个知识分子不为九斗米折腰,不为主流阶级的利益而丢掉自己的价值与人生?不为迎合这样那样的领导与政治目的而牺牲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品性与骨气?
一个人从起点回归原点就像人生的旅程一样没有终点,有的只是无尽的羊肠小道与选择,高加林选择的是鲤鱼跳龙门的路本生没错错就错在他一直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大字不识的巧珍,他总以为巧珍就是典型的农妇和她生活一辈子就是农民的生活,当高加林开始跟城里人的黄亚萍谈恋爱的时候他才发觉原来所谓的知识女人本性也是如此的虚伪娇柔与造作,还不如巧珍来的简单动人纯朴,尽管高加林与巧珍的价值观不同,但婚姻的价值观说到底还就一个过日子,黄亚萍是懂得浪漫不懂得过日子的女人,巧珍却是实实在在的在过日子,这与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价值观并不违背,因为婚姻还有后期的交流与磨合。
路遥的《人生》告诉我们的道理很浅显: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一个人的本性是无法替代与更改的,一个人的才能与成功却是可以后天可以提炼与培养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高加林”的影子,只是彼此追求的目的不同,信仰不同,爱人的方式不同,我依然觉得一个人追寻于心的航向就是幸福的航向,好多东西一旦失去就不再拥有,所以在追求到可以与之过一生的人之后就得紧紧的抓牢他,不然就悔之晚矣。
作者:海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