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报社论:陈水扁的性格决定扁案的判决
(2009-07-29 15:57:34)
标签:
政治性格决定社论民进党陈水扁美国杂谈 |
陈水扁昨日在言词辩论及最后陈述中仍不认罪。莅庭检察官林怡君,在论告的结尾引用了陈水扁的自问名句:「难道阿扁错了吗?」接着,她当庭希望合议庭能藉判决向陈水扁明确指出:「是的,你真的错了!」
这是中华民国司法史上的重大时刻。曾任总统八年的陈水扁以贪污罪被告的身分从看守所被解送出庭,他虽用尽各种「干扰司法」的手段坚不认罪,但检察官及法官终于将审理程序推进至最后阶段;现在,陈水扁有罪无罪已由不得他自说自话,且看九月十一日的一审宣判。
有关陈水扁的审理程序昨日全部终结,已可确定他始终不认罪。其实,不认罪并非陈水扁唯一可以选择的诉讼策略;他也可以诚实认罪,向社会道歉,并期望民众能给民进党一个去腐生新的机会,他自己则亦可望在法官的斟酌及社会的同情下,获得减刑并争取特赦。但是,陈水扁却不此之图,他使尽了种种匪夷所思的手段坚不认罪,挟持民进党,撕裂社会,更冒着法官可能从重量刑,及不能争取特赦的风险。
陈水扁采取此种激烈又极端的诉讼策略,或会使他陷于连特赦都不可能的境地;这却是陈水扁的性格底蕴与一贯风格。执政八年,他也因此曾使台湾屡屡陷于危地险境。
陈水扁的性格中有两大特徵:一是「极端又偏激」,二是「不计后果及代价」。这是一种「零或一百」、「全有或全无」的权威人格,而陈水扁已呈病态。在诉讼过程中,陈水扁似想像他能用绝食等「里应外合」的手法摧毁司法程序,但最后却可能落得因失去社会同情而不能特赦的下场。这种「极端又偏激」、「全有或全无」的选择,在陈水扁过去的政治操作中可谓屡见不鲜。
例如,二○○六年五月,陈水扁因「终统事件」与美国龃龉,竟在出访时下令将专机开往利比亚;陈水扁当然是藉此向美国示威,但此种偏激又极端的操作最后却只是一场闹剧,陈水扁终在台美关系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又如,他在二○○七、二○○八年总统大选期间,一面洗钱,一面升高统独与族群冲突;如今回顾,种种切切皆是刀口舔血的极端又偏激的行为,最后陈水扁毁了谢长廷的总统大选,藉以建立他自己身为台独旗手的地位。另如,他对吴淑珍一九八五年车祸的操作,及三一九「两颗子弹」的疑窦重重,皆可见其极端、偏激,及不计后果和代价。即使以扁案的情节论,亦不同于一般贪污案件,关于南线专案、伪造犒赏清册、以总统地位召集内阁决定龙潭购地案,及为陈镇慧聘律师以监视其动向等情节,皆非正常人格所忍为与敢为。至于其「干涉司法」的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包括诬指法警伤人;他唯一较为「节制」的动作,是三次「绝食」皆是虎头蛇尾。唯他虽在绝食上对自己宽厚,但他为了自私自利的私我目标,却向来不惜国家社会(及民进党)为他付出任何惨重的代价。
本报日前社论指出:陈水扁在诉讼策略上所犯的错误,与他过去主政治国时期所犯诸多重大错误的形态如出一辙。其错皆在逐末舍本、用奇舍正、尚虚弃实,只求一时急效而不计后果,沉溺于权谋而践踏义理;过去他是如此操弄国家,如今他也这样操弄司法。
陈水扁此种人格特质,其实对他自己及对国家与民进党皆曾产生重大伤害。三一九「两颗子弹」是他统治正当性崩溃的主因,他将专机开到利比亚则使他完全失去了美国的谅解,他对法理台独的操作亦使他在两岸关系上走入绝境;现在,他又用这种「全有或全无」的诉讼策略来面对司法,其结局可能是使其子媳亦被判重刑,且连特赦的机会也遭自己摧毁。
性格决定命运。陈水扁这样的人格特质,在治国上不可能做到「中间路线」,在诉讼策略上则亦形同自杀。真是:斯人也,而有斯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