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大教堂(外观)
圣彼得广场的尽头就是圣彼得大教堂了。对10亿天主教徒天主教而言,圣彼得教堂是最重要的宗教圣地。圣彼得是耶稣12门徒中的大弟子,是个贫苦的犹太渔民,公元1世纪40年代,60年代两度到罗马传教。当时,罗马帝国暴君尼禄疯狂迫害基督教徒,彼得被迫离开罗马。当他正启程时,遇上耶稣“显灵”阻止他离开。彼得顿时醒悟,于是继续留在罗马布道。公元64年10月13日,他被暴君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他殉道处建立了讲台、4世纪在此建起教堂,16世纪改建为大教堂并命名为圣彼得教堂。
教堂的规模之在令人惊叹。它能容纳5万人,占地面积达1.51万平方米。圣彼得教堂位于广场的西南面,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造型非常传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
教堂下面的廊檐上方有11尊雕像,中间是耶稣基督;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左边是罗马时间。大殿下面有5扇门,平常时游客们都从中门进入。如果遇上机会,教徒们就可从右边的圣门进入大殿,不过这需要25年才有一次。按规定,每隔25年的圣诞之夜,圣门打开后由教皇领头走入圣堂,意为走入天堂。其他三门分别称为“圣事门”、“善恶门”和“死门”。
教堂下面的廊檐上方有11尊雕像,中间是耶稣基督;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左边是罗马时间。
在大教堂前面,有两尊巨石雕像,南边的是圣彼得,北边的是圣保罗。
大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圆顶比罗马城其他建筑的屋顶都要高,这也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和佛罗伦萨主教堂一样都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圆顶呈双重构造,外暗内明,从16扇窗子射进的光柔和地照亮了圆顶,它的上半部分由16根肋拱分成16个楔形结构。这些肋拱伸向顶端绘有天父的塔式天窗。整个圆顶由4个巨大的壁柱支撑。对于这个大圆顶,曾有过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设计,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借鉴哥德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对教堂入口处的光线对比效应的考虑,圆顶被取消。后来米开朗基罗在71岁高龄时接替了这项工作,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恢复了圆顶.


每个门都有不同的说法,千万不要乱走啊!
瑞士雇佣兵骁勇善战,世人皆知。如今,富足的瑞士人早已告别被人雇佣的时代,惟独凡蒂冈的教皇仍然亘古不变的指定瑞士人,作为自己的贴身卫队的唯一人选,而且这个传统历代不改。这也许是罗马教皇对忠诚可靠瑞士兵的一种褒奖吧。
不过这两位的奇异服装让我想到了扑克牌里的大怪,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