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玉、朱能比于徐、常

(2022-04-28 13:20:40)


   张玉是明朝“靖难四公爵”之一,也是朱棣麾下的头号战将。他死后,被朱棣追封为荣国公。若干年后,张玉的家族甚至超越徐家,成为了明朝第一勋贵。

本文,笔者不谈论剧情,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给大家重现一位横刀立马的靖难名将。

一、元朝降臣奔大明,北伐良将归燕王

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所有帝王中最能征善战的两位,他们除了自身拥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外,更擅长借助谋臣武将的能力,《名山藏》中有一句话:

“张玉、朱能比于徐、常;姚广孝若刘基矣,迹其终始,殆有异焉。”

意思是说,朱棣麾下的张玉、朱能、姚广孝三人,可以和朱元璋麾下的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相提并论。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其意思很明显,张玉作为朱棣麾下的头号大将,他在靖难之役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不过,和朱能、姚广孝不同的是,张玉最初是元朝的官员。《明史·卷一百四十五》记载:

张玉,字世美,祥符人。仕元为枢密知院。元亡,从走漠北。洪武十八年,北元继续溃败,作为汉人的张玉决定带着家人归附明朝。

张玉,字世美,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元朝末年,张玉曾担任元朝的枢密知院。洪武元年,徐达北伐时平定河南,张玉随北元逃到漠北。直到洪武十八年才归附明朝。

张玉出生于元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他比朱棣大17岁,而朱棣的另一位靖难名臣出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也就是说,虽然同是朱棣的左膀右臂,张玉和朱能却不是同一代人(张玉的长子张辅仅比朱能小5岁)。

张玉初投明朝时,并没有受到重用。但他很快就迎来了机会。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任命蓝玉为大将军,后者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塞。因张玉熟悉北元环境,他被蓝玉任命为百户,隶属于前锋营。这一战,蓝玉的大军直接进入到捕鱼儿海附近,并在这里突袭了北元主力,俘虏北元7万余人,全胜而归。

战后,蓝玉因功被封为凉国公,而张玉也被升为千户。

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曾回忆朱棣评价张玉的一段话:

张玉识见谋略,卓然老成,非诸侯所及,且端方有匡直之益,诚难得也。

可见,在朱棣的心目中,张玉“非诸侯所及”,且为人端方,是非常难得的将才。

三代帝王施君恩,张氏一门冠勋爵

张玉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因为在永乐和仁宣时代,他的三个儿子仍在大放异彩。

张玉的长子张辅也参与了靖难之役,朱棣登基后,张辅因功被封为信安伯。永乐二年,安南(古越南)国陈朝发生内乱,其国王之孙陈天平向大明求救,朱棣派大将朱能征讨安南,张辅担任副将。不料,朱能半途病逝,张辅临时担当大任,全胜而归。至此,张辅逐渐成长为永乐朝新一代战将。

此后,张辅曾三次南征安南,又三次跟随朱棣北伐,逐渐坐稳了军中第一把交椅。永乐六年,朱棣封张辅为英国公。

后人皆知英国公乃张玉一脉,殊不知,张辅的“英国公”爵位并不是袭承父亲的“荣国公”,而是凭借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明仁宗时期,张辅被加封为太师,掌管中军都督府,明宣宗时期,张辅随驾平定朱高煦叛乱。

朱棣、朱高炽、朱瞻基驾崩时,张辅都是顾命大臣。有明一朝,英国公张辅辅佐四代帝王,每一代帝王都对他荣宠有加,他死后被追封为定兴王。

张玉的次子张輗也历经四朝,曾多次担任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太子太保,封爵文安侯。

而张玉的第三子张軏更为特殊,他在明宣宗、明英宗时期多次出兵平叛,景泰八年,张軏和石亨、徐有贞等人一起参与夺门之变,迎接明英宗第二次登基,事后,张軏被封为太平侯,赐丹书铁券,他死后又被追封为裕国公。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明朝参与“夺门之变”的大臣较多,张軏是唯一一位善终者。

正是因为有张玉和他的三个儿子,张氏一门拥有“两公一侯”三大爵位,让张家在大明朝中后期尊崇无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