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张浚与张俊的交往

(2022-03-27 10:10:32)
标签:

转载

张浚与张俊的交往

     

   一、都有陕西的战事前沿履历

    张俊(1086-1154),凤翔府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宋徽宗宣和年间,张俊作为一小兵随军进攻夏人仁多泉,始授承信郎。

    北宋末年,张俊从讨京东、河北盗贼,立下战功,升为武德郎。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张俊守卫东明县城(今河南兰考北),以功升至武功大夫。五月,张俊跟随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种师中救援被金军围攻的太原,种师中兵败被杀,张俊率所部数百人突围南撤。十二月,康王赵构来到大名府,张俊跟随信德知府梁杨祖率兵到大名“勤王”,康王赵构提升张俊为后军统制。靖康二年(1127)正月,张俊率部镇压李昱、张遇乱军于任城(今山东济宁),之后升至拱卫大夫。
    张浚(1097-1164),政和八年(1118)中进士,授山南府(应为兴元府,今在陕西省汉中市,在元朝时是山南西道节度使理所)士曹参军兼权城固县(城固位于汉中盆地中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是西汉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乡)事。秩满调任褒城(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的大钟寺,属兴元府。褒城县撤销后,所属地域分别划归勉县、汉中市、留坝和南郑县)令,辟熙河路察访司干办公事。

    张浚(1097-1164)是南宋两任宰相,是南宋建国初期负半天下之责的重要人物。张俊(1086-1156)与韩世忠、刘光世、岳飞被南宋时人称为“中兴四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人是宋高宗的嫡系将领。张俊是南宋初年的三大将之一,极得皇帝恩宠。
    二、都得到新政权高宗的信任

    建炎元年(1127)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将靖康二年改为建炎元年,即为宋高宗。张浚驰赴应天府,除枢密院编修官。始置御营司,以王渊为都统制;张俊任御营司前军统制;韩世忠任御营司后军统制,张俊所部随即成了宋高宗的嫡系军队;刘光世任提举御营司一行事务、行在都巡检使。七月起,张俊率部多次讨平叛军、起义军,升观察使,成为高级武官。八月,张浚受到新任右相兼中书侍郎黄潜善的赏识(此前的政和、宣和间以钦差大臣察访陕西兴元府的黄潜善了解张浚的治绩),改虞部郎,升任殿中侍御史。建炎二年(1128)五月,张俊率部镇压秀州(今浙江嘉兴)徐明起义,又升承宣使。十月,南宋朝廷由应天府撤往扬州,张浚兼任御营使司参赞军事。
    三、张浚组织张俊等平兵变

    建炎三年(1129)三月,杭州发生苗傅、刘正彦兵变,宋高宗被迫退位。张俊当时驻军吴江。张浚组织文臣吕颐浩、武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起兵勤王平定苗、刘兵变。张俊随即率部退回平江府(今江苏苏州),跟随张浚平叛。张浚长驱临江,召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议事。将士见张浚,勇气十倍。张浚派遣诸将,身留镇江节度之。韩世忠为前军,张俊为两翼,刘光世为游击并分兵殿后,吕颐浩、张浚总中军,由平江起兵,分水陆两路向杭州挺进【时苗傅等以承宣使张俊为秦凤路总管,张俊将万人还,将卸兵而西。张浚知上遇张俊厚,而张俊纯实可谋大事,急邀张俊,握手语故,相持而泣,因告以将起兵问罪。张浚遣人约吕颐浩、刘光世以兵来会,而命长俊分兵扼吴江。上疏请复辟。苗傅等命张浚将所部诣行在,张浚托云张俊骤回。会韩世忠舟师抵常熟,张俊曰:“世忠来,事济矣。”白张浚以书招之。韩世忠至,对张浚恸器曰:“世忠与俊请以身任之。”张浚因大犒张俊、韩世忠将士。会苗傅等以书招张浚。苗傅等得张浚书恐,乃遣重兵扼临平,亟除张俊、韩世忠节度使,而诬张浚欲危社稷,责柳州安置。张俊、韩世忠拒不受。张浚声苗傅、刘正彦罪,传檄中外,率诸军继进】。宋高宗复位,张浚被任知枢密院事。张俊被授予镇西军节度使、御前右军都统制。五月戊寅朔(初一),上次常州。初二日,车驾在常州,诏张浚知枢密院事兼御营副使。初三,宋高宗欲相张浚,“浚以晚进,不敢当”,张浚推辞。高宗接受张浚提出的经略川陕牵制金军南下的建议,并任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以川、陕、京西、湖南、湖北路为所部,“便宜黜陟”、“于兵民财无所不总”、负“半天下之责”。六月,薛庆受张浚招抚(薛庆原是溃兵,至此有众数万)。

    七月,张浚赴任川陕,十月下旬张浚到达兴元府,设宣抚处置使司于此,随后调整西北各路军事长官。

    十一月,完颜兀术(宗弼)率军突破宋军的长江防线,金军攻入江南。张俊任浙东制置使,负责掩护宋高宗撤退。宋高宗从临安(今浙江杭州)退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再从明州航海南撤。完颜兀术(宗弼)占领临安之后斜卯阿里和乌延蒲卢浑带四千骑兵追捉宋高宗,在明州城下,金军自高桥镇攻西门,张俊部将刘宝会同杨沂中所部合力抗击金军,知州刘洪道率州兵助战,在宋军优势兵力的合击之下,金军战败,死伤千余。后张俊南撤台州,金军占领明州,再金军北撤。
    四、张浚领导张俊抗伪齐军

    绍兴五年(1135)二月,高宗命赵鼎为左相,张浚为右相。张浚在镇压杨幺作乱以后,以为安内业已完成,可以转而攘外。张俊大战刘狙,退敌十万,降敌万余。十二月,南宋改军制,废神武军及巡卫军号,改设行营护军,张俊所部改称行营中护军,韩世忠所部改为前护军,刘光世所部改为行营左护军。张俊与韩世忠所部为南宋两支最重要的军队,是宋高宗左右手。

    绍兴六年(1136)正月,右相张浚前线视师,决策出兵收复失地,召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到镇江府的都督行府商议军事。此次都督行府会议决定由韩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由岳飞自鄂州出发到襄阳府然后北伐直取中原,由张俊自建康府出发到泗州,由刘光世由太平州出发到庐州,由杨沂中的殿前司军作为其旧上司张俊一军的后援。韩世忠和岳飞主攻,张俊和刘光世主守。夏,岳飞屯兵襄阳,韩世忠屯兵楚州(今江苏淮安),张俊屯兵盱眙,刘光世屯兵庐州。七八月间,岳飞自襄阳进兵直导伊洛,收复了蔡州(今河南汝南),逼近西京洛阳。张浚要求高宗移跸建康鼓舞士气,赵鼎主张进幸平江(今江苏苏州)。九月,刘豫以号称七十万大军进攻。十月,伪齐三十万大军分三路进攻刘光世驻守的淮南西路,张浚抵达镇江府得知伪齐军队并无金军后援,力主高宗不回跸。时,韩世忠驻军楚州,刘光世欲弃庐州还太平,张俊亦请益兵。都督张浚曰:“今日之事,有进击,无退保。”右相张浚命令张俊、刘光世等部反击伪齐军,严令制止刘光世退军江南:“若有一人渡江,即斩以殉。”张浚命世忠自承、楚图淮阳,与金将讹里也力战。刘猊将寇淮东,为世忠兵扼,不得进。受张俊节制的杨沂中军的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之捷与岳家军的驰援,伪齐军被迫北撤【张浚会诸将议事江上,榜豫僭逆之罪。命韩世忠据承、楚以图淮阳;命刘光世屯合肥以招北军;命张俊练兵建康,进屯盱眙;命杨沂中领精兵为后翼以佐俊;命岳飞进屯襄阳以窥中原。浚渡江,遍抚淮上诸戍。时张俊军进屯盱眙,岳飞遣兵入至蔡州,浚入觐,力请幸建康。车驾进发,浚先往江上,谍报刘豫与侄猊挟金人入攻,俊、光世皆张大敌势,浚谓:“贼豫以逆犯顺,不剿除何以为国?今日之事,有进无退。”且命杨沂中往屯濠州。刘麟逼合肥,张俊请益兵,刘光世欲退师,赵鼎及签书折彦质欲召岳飞兵东下。御书付浚,令俊、光世、沂中等还保江。浚奏:“俊等渡江,则无淮南,而长江之险与敌共矣。且岳飞一动,襄、汉有警,复何所恃乎?”诏书从之。猊、麟皆拔栅遁。高宗手书嘉奖,召浚还,劳之】。右相张浚反对的情况下左相赵鼎调动岳飞军去江州(江西九江)、池州(今安徽池州)支援。岳飞走到江州,刘豫已被刘光世击退,岳飞又得退回鄂州。刘豫转攻长江中游的岳飞军,岳飞军遂留在商州、虢州、邓州、唐州。在淮西之战的处置上,张浚大得人望,赵鼎罢相出朝。

    绍兴七年(1137)正月,秦桧入朝为枢密使。时张浚总中外之政,以恢复相号召,着手“谋收内外兵柄”,揭开了宋代第二次削兵权的序幕。枢密使秦桧与宰相张浚劝说宋高宗收回由岳飞并统淮西等军的成命,招致淮西军的哗变投敌。三月,刘光世引疾罢去兵权,拜少师。六月,刘光世部将左护军副都统制郦琼率4万人叛降伪齐。九月,张浚引咎辞相【七年,以浚却敌功,制除特进。未几,加金紫光禄大夫。上诏浚起视事。浚再疏待罪,不许,乃请乘舆发平江,至建康。浚总中外之政,几事丛委,以一身任之。时天子方厉精克己,戒饬宫庭内侍,无敢越度,事无巨细,必以咨浚,赐诸将诏,往往命浚草之。刘光世在淮西,军无纪律,浚奏罢光世,以其兵属督府,命参谋兵部尚书吕祉往庐州节制。而枢密院以督府握兵为嫌,乞置武帅,乃以王德为都统制,即军中取郦琼副之。浚奏其不当,琼亦与德有宿怨,列状诉御史台,乃命张俊为宣抚使,杨沂中、刘锜为制置判官以抚之。未至,琼等举军叛,执吕祉以归刘豫。祉不行,詈琼等,碎齿折首而死。浚引咎求去位】。绍兴八年(1138),原刘光世部主力、左护军都统制王德所部2万人,归属于淮西宣抚使张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