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虽然是书生,但行事非常果断,颇有大将之风、丈夫之气

张浚对战完颜娄室,小试牛刀大获全胜,开始轻敌
金军这次南下攻宋,主攻方向不再是江南,而是川陕地区,宋高宗派大臣张浚到川陕地区主持军务。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13/90d680612a3348b0a851e3e703e4e9c0.jpeg
张浚
张浚是进士出身,徽宗当政时,他只是礼部的一个小官。靖康之变时,他赶在城破之前逃了出去,投奔当时做大元帅的赵构。赵构登基之后,朝廷极缺人才,于是就把张浚提拔为殿中侍御史,相当于今天中央纪委的一个官员。从原来六七品的小官,陡然升至三四品的官员,可见张浚是比较受高宗重用的。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13/662b4246da5b4d21a949f256d031c96d.jpeg
苗刘兵变
另外,苗刘兵变的时候,高宗皇帝被苗刘二将逼迫,下诏改元。张浚在外地听说之后,毅然号召诸将起兵讨贼,平定了苗刘兵变,高宗才得以复辟。张浚这次救驾,等于是中兴第一功,高宗皇帝自然对他另眼相看。
如今,金军再次攻宋,高宗皇帝就问张浚:“朕想恢复江山,保全祖宗基业,爱卿你看应该怎么办?”张浚回答说:“中兴大宋,当自关、陕开始,臣恐金人首先入陕,继之窥蜀,其地一失,东南再难保全。”意思是说,如果要中兴大宋,必须要重视关陕,如果金人占领关陕,接着进攻蜀地,蜀地一失,金人就等于控制了长江上游,江南的半壁江山就保不住 了,所以必须要控制关陕,保全蜀地,才能够挡住金兵。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13/0e9178820c754abebb7c38d9b24de903.jpeg
宋高宗赵构
高宗觉得张浚说得很有道理,而且张浚又是文官,任用他也符合宋朝“以书生典戎行”,即用书生制约武将的一贯政策,所以,高宗马上任命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在今天甘肃天水建立幕府,准备防御金兵南下。
张浚虽然是书生,但行事非常果断,颇有大将之风、丈夫之气。临出征时,张浚向高宗皇帝辞行,说“臣为陛下前驱清道,明年上元佳节,你我君臣东京相会。”意思就是,我给陛下您去探探道,明年的元宵节咱们君臣就能打回东京,就能回去过元宵节。
张浚在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百官夸下了海口。但是川陕平原不比江南水乡,没有了水战时的障碍,金军的金甲铁骑来势汹汹,张浚一介书生领兵,他用什么办法来抵挡金国的大军呢?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13/9b0113a8692847a39efb8ead5f110701.jpeg
长春完颜娄室墓地遗址
张浚赴任不久,金国大军就攻到了川陕地区。当时的金军统帅,是百战名将完颜娄室。完颜娄室是金国皇族,百战名将,曾经率领部队追擒辽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
金国大军到达川陕后,完颜娄室派自己手下的大将完颜撒离喝出兵进攻,没想到撒离喝中了宋军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撒离喝大哭而去,金国的其他将领就很看不起他,觉得男子汉大丈夫,打了败仗就哇哇哭,让宋朝人看见很丢人,所以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啼哭郎君”。
张浚牛刀小试就大获全胜,志得意满,认为“金军不过而耳”,所以他就很看轻金军。事实上,这一仗不是张浚打的,而是原来驻守关陕的将领曲端和吴玠打的。也就是说,统帅张浚还没有直接与金军较量,就开始轻敌了,这对宋朝是十分不利的。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13/454b394e62e14651b61b2287d9637f2c.jpeg
曲端
而对宋朝更为不利的是,张浚与手下的将领曲端,在军事策略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以致两人发生了激烈冲突,最后竟酿成惨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