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画坛上,长安画派当属于一支重要的画派之一。它起源于二、三十年代,成熟于六十年代,从而驰骋于中国画坛多年。这其中长安画派的领袖,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长安画院院长方济众先生当是功不可没的。
同方济众先生相识得益于方见尘先生。1986年,我为歙砚研究所所长方见尘在大连园明圆举办砚展。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我突然接到通知到西安开会,看来开幕式是参加不成了,见尘和我都感到十分遗憾。他听说我到西安,便引荐我见见方济众先生,并托我给方先生捎了信。
西安会议结束后,我当即拜访了方济众先生,他得知方见尘在大连办砚展十分高兴,于是便同我谈起了同方见尘的友情,谈话中他特别对其精湛的制砚赞不绝口,认为见尘是一位前途极佳的制砚高手。说到高兴处,他随手取来一张斗方纸,为方见尘砚展题诗相赠:“竹木楼前两未修,新篁一夜过人头。江淮自古多佳壤,绿道川原是徽州。”方济众先生不愧为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真可谓诗书画三绝,挥毫题词写字如信手拈来,真令人佩服之至。谈话中当他得知我是一位书画界的“发烧友”后,便兴致勃勃地重新裁了纸,为我题了“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一幅对联相赠。方先生不仅画画的好,且书法极有神韵,两行字徐徐入扣,颇有魏晋风范,实为书法中上乘之作。长期以来,方济众先生以其不懈的劳动创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田园小品,形成了这黄土高坡独特的画风,而他毕生孜孜以求的正是这种心物感应的境界。在他的作品中,生活形象和笔墨样式因此而为通一的语言,所谓“书画同源”其真髓妙谛就在于此。由此再来欣赏方济众先生的对联,方才领会出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之处,也为方济众先生对书法如此精辟之道而倾倒。
从西安回连后,我同方济众先生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同年十月他同尹瘦石先生参加烟台艺术节时,本拟到大连来小憩,但因身体不好未能成行,只好写信给我,表达遗憾之情。1986年末我搬进新居,他听说后,亲自画了小品《山涧》相赠,没想到1987年7月,方济众先生因病去世,享年64岁,而这幅小品也成了他留给我的最后遗作。方济众先生的去世是我国美术界的一大损失,也使我失去了一位可敬的师长。二十多年过去了,每每看到这幅对联,便又使我忆起那段难忘的友情,谨以此文深切缅怀这位长安画派的带头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