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西津渡
(2025-03-23 10:53:42)时隔两年,再走西津渡,首次是家人同行,看得仔细,这次则是尾随采访,重在聊天。
从三国时期开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长江渡口。镇江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则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三国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时光加自然的力量
让长江北移了十数丈
昔日的古渡再无船
只留下千米老街供人徜徉
青灰色的屋脊上夕阳辉煌
背靠山菩萨打坐诵经
喇嘛塔观音洞共渡慈航
千年来烟火依然弥漫
有菩萨的地方便有渡船
佛说人一世不易
必先渡心渡己再渡沧桑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世间万物皆是化相
相信佛渡有缘人
静里渡心方能般若呈祥
渡众生出苦海离彼岸……
我算是一直关注着西津渡规划复建的人。曾经在徐州台当记者,有过一个叫陆云虎的忘年交老编辑,这是个有故事的老师。他家在镇江,单身在徐州工作,一两个月会回镇江看看女儿。每次回来会带些淆肉等等镇江特产,邀我去他在土山头的蜗居陪他喝酒聊天,说他的曲折经历。他退休回老家,我还跟搬家的车送他回的镇江。他家好像就在西津渡,不过那个时候仅仅只是个地名。附近的民居、厂房混杂,山坡上的英式老房子也十分破旧。
如今西津渡“旧貌换新颜”,重新规划修建古街约
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慢慢走,可以看到两旁做旧的斑驳砖墙,让复建的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很有一点沧桑感。这里有许多的历史遗迹,原英国领事馆、观音洞、云台阁、戏台等等,其中有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昭关石塔,这座元朝石塔是江南的藏传佛教喇嘛塔式过街塔。昭关石塔借助山水地形,渲染佛家教义,具有鲜明的特点。
除此创建于康熙四十二年的“京口救生会”遗址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国救捞文物。西津渡共有文物保护单位
漫步西津渡古街,复建的建筑多为样式,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油漆成朱红色,给人以“飞阁流丹”的感觉。西津古渡历经千年,李白、孟浩然、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
这次走在西津渡,脑子里情不自禁忽然就想起了忘年交陆云虎,失联久矣,不知故人安好?如同老街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车辙,证明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曾经的繁华,仿佛也是我对故人的一种记忆。